当前位置: 首页 > 讲师博客 > 讲师博文
广告1

蒋小华老师简介

蒋小华培训讲师

蒋小华

博客访问:1592056

培训匠人、经管作家。 新工匠精神的提出者与倡导者,10年工匠文化研究历程和10年职业培训生涯,浙江大学主讲教授,浙江工业大学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特聘专家。 足迹遍布全国100多个城市,受训企业达2600多家,受训人员超29万人次,平均每年约200场培训,..

蒋小华最新博文

蒋小华主讲课程

问题解决力是执行力的重要体现
时间:2021-03-13     作者:蒋小华

 有人告诉校长:有一块草地,学校三令五申不得穿越,还在草地上竖了一块牌子:凡穿越草地,践踏草皮者,必受处罚。但每天仍有不少学生冒着被惩处的风险,穿越草地,这个状况令校方不胜烦恼。怎么办?校长说,到现场看看去。

后来,校长的办法是在草地中间修“米”字型小路。小路修成后,学生可随时穿越草地,校方无需派人看守,也无需专人惩处学生,校方与学生的紧张关系也化解了。
校长的办法不难,关键是考虑问题的思路。校长之所以能解决问题,就是打破原有的思维框架,从“禁止通行”转变到“方便通行”的思路上。为什么校长能打破原来思路?就是将焦点转移到学生为什么要践踏草地,答案不难想到。
如果一味固守原来的思维框架,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制造出新问题来。
所以,首先要知道问题在哪里?核心点是什么?然后考虑解决问题需要做什么。当然,答案只能一步一步探询才能得到,不能是答案在某个地方等着你。
松下幸之助说:工作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我看来,具体有五个步骤:
 
第1步:发现异常问题
俗话说,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其中,关键是能否透过现象发现问题。那么,如何发现问题呢?丰田公司提出著名的三现主义。
所谓“三现”,指的是现场、现物、现实,就是说,当发生问题的时候,要快速到“现场 ”去,亲眼确认“现物”,认真探究“现实”。
另外,要思考:这现象是否正常?差异程度如何?这种差异是否不该存在?
其次,丰田在管理上还指出,绝不提拔在车间里走直道的员工。意思是每个人要对现场各个角落进行观察,发现可能发生的问题,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第2步:表现足够信心
常言道,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解决不了问题的人。
我们知道,问题的解决与解决问题的意愿和信息有极大的关系。如果当事人都认为问题不能解决,问题就一定不能解决。
切记,不要说“没办法”“不行”这样的话,否则,思维就自动禁锢起来。这样的话说上三回,干劲儿就会立刻消失,说上四回,做事的人看起来就像笨蛋,就会牵制思考的脚步。
方法一定比问题多,只要有问题,就会有解决的方法。即便是看起来根本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能积极思考,也能寻找到妥善解决的方法。
 
第3步:定义真正问题
一谈到解决问题,有的人就巴不得立即找到好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直接从方法着手,未必能够理想解决问题,还容易陷入陷阱。
为什么?因为一个问题包含两个部分:问题域和解决域。大部分人专注于解决域,而忽视了问题本身,问题解决的一半就已经被丢弃了。
那么,问题域我们需要做什么呢?定义问题,即“问题到底是什么?”最好用用5W2H原则描述问题。要将问题加以正确地叙述,必须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
对象明确
具体说明人物、事情、时间、地点、物品
可观察到的
可验证的(有数据佐证)
要能明确表达不想接受的状态(环境、条件、事件、行为) 
例如 :顾客(人)因为打电话来询问,却未能得到立即的回复,或是一再转接,或是中途断线,导致抱怨连连(可观察到的事),结果上个月(时间)总共接到十封顾客的抱怨信(数据佐证)。
错误的问题表述,通常有以下情形:
用疑问句
用“缺乏……”的字眼
隐含解决方案
主观性的陈述
描述的内容抽象模糊,没有可以观察到的行为
用否定句叙述
例如:某学校教师组成的划龙舟队伍,参加比赛获得最后一名,不晓得是不是赛前的练习不够、缺乏默契、队员不听队长的口令、彼此有心结,还是他们根本就不想参加这项活动,表现得很失常,他们应该好好挑选参加的队员才是。
这种方式就可能无法将问题正确地呈现出来。一是让人有疑问,二是存在主观性陈述,三是有抽象无法观察的,四有否定句,五有隐含解决方案。
除了正确描述问题,还要清楚这是谁的问题?从谁的角度出发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是上级派发下来的任务,通常情况下,不同的表述会让我们定义出不同的问题,此时最好与上级保持联系,保证问题的定义尽量准确。
 
第4步:深入分析原因
这是能否解决的问题的重中之重,分析不出原因,或搞错原因,只会适得其反,具体有三个方面的问题要注意。
区分现象和原因
原因会表现出多种形态但集中在一点,而现象却辐射在各个方面。抓不住原因和现象区别的人,就会说“问题太多,没办法解决”。要分清现象和原因就不断问自己:“为什么会怎样?关键点在哪?”
多角度考虑
为什么要多角度考虑原因?因为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那么,则要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这些因素,还要可以用鱼骨图、思维导图将各种原因呈现出来。
聚焦于主因
复杂的现象后,会有一个是主因,抓住关键就抓住了全局。所以,要聚焦于问题的原因,而不是问题的症状,要辨识导致问题或情况的所有原因,并从中找到根本原因。总之,要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建立高效益的杠杆解,而不是低效益的症状解。
 
第5步:拟定解决对策
形成“what ,if..... ”的思考习惯
例如:如果有答案的话,那么答案在哪个范围呢?如果情况是这样的话,怎么考虑(或者行动、反应)好呢?
经常考虑“如果有解决方案的话,那应该是什么”,即形成“what ,if..... ”的思考习惯。好的思考习惯引导你走向解决办法。
给出多种解决办法
面对问题,要三思而后行,考虑周全,给出无数种可能的解决办法,再从众多方法中挑选出最恰当、最正确、最有效的方法。千万不能随随便便想一些方法,那不是解决问题,而只是应付问题。
要有治本的方案
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是解决问题的最理想方式,一旦问题已经充分暴露再思索解决之道,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成本,甚至无法解决。所以,要针对问题根本原因制定明确的解决办法,并防止将来再发生这种问题。
例如,出勤问题,公布人员出勤状况是治标,采用轮休请假制度是治本。再比如,一个人撞到玻璃大门上,治标是考虑人的问题,治本是思考门的问题。当门上有了醒目的标识时,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要注意:每一个解决方案都会带来下一个问题,不要期望能够一劳永逸。所以,每一种解决方案如果找不出三种以上的不合理之处(可能带来的问题)那就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总之,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观察现象、表现信心、定义问题、分析原因和拟定对策。最后一步当然是彻底落实。在分析原因上要区分现象和原因,注意多角度考虑和聚焦于主因,在拟定对策上,要形成“what ,if.....”的思考习惯、给出多种方案并挑选最佳方案,必须要有治本的方案。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