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10条社交潜规则,很现实,也很管用
- 管理走心,比洗脑更管用!
- 当上领导才发现, 7力模型比什么都
- 高情商催进度,这样催你就稳赢了
- 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
- 段位越高的领导,越擅长催进度
- 催进度怕得罪人?记住4句万能话术,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催进度怕得罪人?记住4句万能话术,礼貌又管用
在职场中,你是否经常面临这样的困境:项目节点迫在眉睫,可流程却卡在某个环节,催吧,怕伤了和气;不催吧,耽误工作。
其实,催进度不是找麻烦,而是推动工作的必要手段,关键在于方法。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四句万能话术,让你既能优雅催进度,又能维护良好关系。
一、 催领导审批:帮他省心,就是帮你提速
领导最大的成本是决策成本。 他们脑子里同时运转着十件事,你的审批只是其中一件。你以为天大的事,在他那里可能转眼就忘。这时候,普通的催促只会石沉大海,高手的催促则帮你瞬间插队。所以催领导的核心不是"催",是帮他快速做决策。
核心公式:重要性 + 已准备好 + 最小动作
万能话术:
“领导,关于[具体事项]的审批,想跟您同步下进度。目前所有准备工作都已就绪,如果您今天能完成审批,我们可以[获得什么收益],避免[可能造成的损失]。您只需[简单动作]即可完成。麻烦领导了!”
这番话的潜台词是:事儿很急,我都搞定了,您只需动动手指,不费神。这相当于把饭喂到嘴边,领导只需“张张嘴”,自然更容易获得优先处理。
这样的沟通方式之所以高效,是因为它既说明了事项的紧迫性,又体现了你对工作的周全准备。关键在于将复杂的决策简化为最小动作,降低领导的处理门槛。同时避免了“如果延迟将造成损失”这类可能让领导感到被指责的表述,转而使用“可以避免可能造成的损失”这样更为积极的表达。
二、 催平级同事:给足面子,达成共赢
同事之间最怕命令,要给足面子。 你以为发个“快点给我”就能解决问题?人家和你平级,凭什么听你指挥?平级之间没有职权威慑,有效的催促应当建立在理解对方工作状态的基础上,将个人需求转化为共同目标,维护对方的自主感同时推动进展。
这里的核心公式:理解 + 共同目标 + 具体提醒
需要注意的是,切忌在公共群里直接@催促,让对方下不来台,尽量选择私聊或者当面沟通。
万能话术:
“王哥,XX事方便推进一下吗?知道你这周特别忙(理解),主要是客户明天就要最终版(共同目标)。现在就差您负责的数据部分了(具体提醒),咱们搞定就能一起交差!”
这番话的潜台词就是: 我理解你的难处,咱俩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外部有压力,而你是我解决问题的关键。
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共同战线”意识,通过强调外部时间节点和共同目标,将催促转化为互助。
三、 催下游交接:明确节点,给予支持
对协助部门或新人,他们可能不完全了解你所需事项的优先级和全貌。你以为你说清楚了,其实对方一头雾水。催的要义是消除不确定性,并激发对方的主动性。
核心公式:清晰指令 + 价值说明 + 开放通道
万能话术:
“李工,您好!XX项目的下一环节需要您接手处理了(清晰指令)。您这边完成后,我们计划中的XX新功能就能顺利上线测试(价值说明)。相关的资料和流程链接已经发您,有任何需要协调的,我随时在线(开放通道)!”
这番话的潜台词就是:告诉你现在要做什么,让你明白这件事的意义和价值,并且我不是甩手掌柜,有困难找我。
实践分析与建议:
对比两种任务分配方式:一种是“小张,做个数据导出,明天给我”,这种模糊指令往往导致效果不佳。另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是:
“小李,需要你完成用户活跃数据的导出功能,这个功能将帮助运营部门进行每周分析,完成后能显著减少我们的临时需求工作量。具体要求和格式已在文档中说明,有任何问题随时沟通,我今天下午会主动跟进进展。”
后者的优势在于:下游清楚知道为什么做、做什么、遇到困难找谁,这种沟通方式往往能获得更高质量的成果。
四、 催外部合作方:坚守底线,保持专业
与合作方的关系本质是契约关系。 过度的客气会损害己方利益。当你还在为催进度不好意思时,对方已经在偷着乐了,心里想又是一个好糊弄的甲方。
核心公式:引用契约 + 告知后果 + 给出选项
万能话术:
“张经理,根据合同约定,第一阶段成果最晚明天(X月X日)就需要交付了(引用契约)。如果延迟,会直接影响我们后续的发布会安排,并可能触发违约金条款(告知后果)。想跟您确认下,明天一定能交付吗?如果存在困难,是否需要我们法务/项目接口人现在介入沟通?(给出选项)”
这番话的潜台词就是:我不是在求你,而是在按合同办事。延迟的后果很严重,请你严肃对待。现在要么你保证按时,要么我们就升级问题。
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跟对方交涉时切忌使用模糊用语,如“尽快”、“方便的时候”,必须明确到具体日期。
与合作方沟通时,保持专业态度既是对项目的负责,也是对合作方的尊重。明确合同条款和可能影响,同时提供解决方案选项,既能表明立场,又避免了咄咄逼人,更容易获得对方的重视与配合,实现双赢的合作关系。
写在最后:
四种场景,四套话术,其核心思维都是一致的:换位思考,精准沟通。
催领导时,想想他最关心什么;催同事时,想想他最在意什么;催下游时,想想他最需要什么;催合作方时,想想他最怕什么。
上一篇 : 为什么你越“不听话”,领导越“离不开”你
下一篇 : 从底层杀出来的人,身上都有一个共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