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我的意思是……(销售培训游戏)
- 当领导的最害怕什么?
- 当领导,就必须成为一个复杂的人
- 不躬身入局,不配当领导!
- 什么样的人能当领导者?
- 当领导的最害怕什么?了解这些可以让
- 当领导,敢偷懒,会耍闲!
- 第一次当领导,要练这10样东西
- 让我想起……(团队培训游戏)
- 第一次当领导,下属不听话,不服管,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当领导,中了这3个迹象,说明你从未搞懂管理的精髓
上周我给一家企业做内训,中场休息时,一位市场部总监凑过来问我:"蒋老师,我每天躺在床上,明明很累,可脑子就是停不下来,这正常吗?"
他叹了口气,上周带孩子去游乐园,自己却一直忙着回工作微信。结果到家妻子开始发火:"人在心不在",连孩子都问:"爸爸,你是不是不喜欢和我在一起了?"
我想,这位总监的情况,绝不是个例。
如果你也符合下面3条特征,别自欺欺人了——你根本不是“敬业”,而是陷入了焦虑型忙碌,从未真正放松过!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一条一条看。
01, 工作上瘾,根本停不下来
注意,这儿的“上瘾”不是指热爱工作,而是丧失了停下来思考的能力。
哈佛商学院有调查显示,76% 的管理者下班后心理上仍无法脱离工作。这种持续在线模式,悄悄消耗着你的能量和热情。
(1) 一歇下来,心里就发慌
很多领导已经不会放松了。一空下来,反而焦虑,总觉得得做点啥。
管理学上把这叫做“红色警报心态”——就像消防队一直处在出警状态,哪怕没火情,身体和大脑也无法切换到放松模式。
结果就是,你人在海滩上晒太阳,心还留在办公室。度假,成了换个地方办公。
这种状态最伤的是什么?是你的交感神经长期紧绷,负责放松的副交感神经基本停工。时间长了,失眠、胃病、情绪烦躁都跟着来。
更糟的是,你会传染整个团队。你不下线,团队也不敢下线。最后全公司陷进假装很忙的文化里,却没人敢问:“我们到底在忙什么?”
(2) 除了是领导,不知道自己还是谁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在采访中说过:"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一个企业家的价值不应该仅仅用企业规模来衡量。"
可不少管理者,把职位当成了自我价值的全部。一旦离开“XX总”这个头衔,就找不到自己了。
这叫“身份紧缩”。要想破解,给你3条接地气的方法。
1.认清你是个活人,除了领导,你还是爸妈的孩子,孩子的爸妈,朋友的朋友
2.找点人味儿,参加读书会、跑步群,甚至学做菜都行,建立工作之外的角色。
3.常问自己一句:"如果不当领导了,我还能是谁?"
(3) 总觉得团队没你不行
“蒋老师,不是我不想放,一休假团队就出岔子。”这是我常听到的抱怨。
但真相往往是,不是团队真不行,而是你没给过他们成长的机会。
海底捞张勇说得更直接:“一个企业最大的危机,就是老板觉得自己不可或缺。”
我曾在线下9天系统培训课里做过一个“离场测试”实验,通过增加自己不在场时间,观察团队表现:
第一阶段:上课期间不接工作电话、不看微信
第二阶段:每周选一天早下班2小时
第三阶段:尝试休3天短假,非紧急不联系
结果很有意思,当你把责权利说清楚、授权到位,团队反而更主动,效率不降反升。
02, 低效努力,用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有句话说的特别到位:"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
可惜多少管理者把两者搞混,导致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你觉得自己拼尽全力,可回头一看,成果总差一口气。再看别的部门负责人,好像也没咋加班,业绩还挺稳。
问题出在哪儿?大概是这3个坑你踩中了。
(1) 忍不住,啥事都自己上手
诸葛亮事必躬亲,最后出师未捷身先死,这是前车之鉴。有些领导也这样,什么都要亲自改一遍。
结果呢?下属越来越懒:“反正领导会改,差不多就行了。”
你看,这就叫典型的逆向授权——下属巧妙地把本该自己背的猴子甩回到你的肩上。
怎么破?建立“授权-反馈”闭环就行。
1.明确授权边界:哪些事必须你做,哪些可以放手,哪些绝对不插手。
2.推行“最多修改一次”:对下属工作只指导方向,不修改细节。
3.建立容错机制:允许团队在可控范围内犯错,把错误变成学习案例。
松下幸之助有句话挺有智慧:“当我的员工有100种能力时,我只会用80种,留下20种让他们自由发挥。”领导们,学着点!
(2) 凡事追求100分,反而耽误了功夫
谷歌,推行过“70/100原则”:一件事做到70分就可以先推出去,剩下30分在实战中迭代,这种最小可行产品思维,值得每个管理者借鉴。
很多时候,时机比完美要重要得多。你埋头打磨到100分,机会早被别人抢走了。
在快鱼吃慢鱼的年代,完成比完美重要。你执着于100分的样子,有时候挺误事的。
(3) 整天忙着救火,却不想怎么防火
天天忙着处理突发事件,看起来很能干,其实很可悲。
因为这说明你一直在治标不治本。要从救火队长转型为防火专家,需要做到:
建立问题预警机制。比如,客户投诉、设备故障这类高频问题,提前准备好应对模板。
每次救火后必须带团队复盘:问题是哪来的?怎么避免再发生?
教会下属识别隐患,当团队学会自己防火时,你才能从救火中解脱出来。
我认为,管理高手,不是解决问题的高手,而是让问题少发生的人。
03, 关系里怂,靠讨好换取安全感
很多管理者有个误区,以为当老好人就能赢得人心。
结果呢?人际关系反而更累,工作没耗完的精力,全用在处关系上了,你不累谁累。
(1) 老好人人设,最廉价
想当个人见人爱的领导?别做梦了。
下属拖延,你不敢催;跨部门推活儿,你不好意思拒。
时间一长,别人觉得你好说话,什么杂事都丢给你。可你发现没,讨好的领导,反而最难赢得真尊重。
说白了,职场上本不是交友场,清晰的分工和底线,比一团和气重要得多。
下次再想当好人时,默念三遍:我是来领导团队的,不是来讨喜欢的。
(2) 把提意见听成叫板
马云提醒过管理者:"下属愿意对你讲真话,是你的福气。"但现实中,多少管理者把不同意见视为挑衅?
当你把提意见当叫板,结果就是没人再跟你说真话,最后你成了“聋子领导”,决策全凭猜。
聪明领导会主动营造“可以说不”的氛围:
开会时第一个发言:"我先说三点,可能不全对,抛砖引玉"。
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时,先说"这个角度很好",再讨论。
设立反对有奖机制,对提出建设性反对意见的给予表扬。
(3) 不会和团队相处,要么太远,要么太近
和团队距离怎么把握?是个技术活。
太远了,高高在上,大家觉得你冷漠,有问题不跟你说;
太近了,称兄道弟,奖惩不好下手,安排工作也难保公正。
优秀的管理者都遵循“刺猬法则”,工作上是战友,生活上是朋友,但要保持适当距离。
工作时认真严格,说一不二;
休息时能聊聊天,问问孩子咋样、周末去哪玩;
关键时刻不妥协,比如考勤、质量、价值观;
别做哥们儿,要做个有人情味的领导。
写在最后:
读到这里,不妨摸摸自己的肩膀,是不是一直绷着劲?感受一下自己的眉头,是不是还皱着?
领导的价值,不在有多忙,而在有多准,精准抓重点,精准赋能量。
今晚回家,试三个小动作:
1.进门先给家人一个走心的拥抱
2.吃饭时把手机扔进别的房间
3.睡前记3件值得感恩的小事
海尔集团张瑞敏说过:"管理的关键不在于知,而在于行。"今天就开始改变吧,允许自己真正放松开始。
睡前,不妨问问自己:我的心,真的下班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