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电话销售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段?为什
- 企业为什么要赋能
- 不一样的美国工匠精神/为什么需要新
- 为什么执行力培训很重要?
- 你为什么想要成为一个培训讲师?
- 知识科普:保险售后服务为什么那么重
- 职业化培训:我为什么不想安于现状
- 为什么企业要做企业文化?----企
- 领导为什么不喜欢“说真话”的员工呢
- 线下店铺在营业期间为什么要播放音乐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 宝宝反复问为什么 父母应咋办
-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 企业为什么远程在线办公效率低下?
- 银行为什么赚钱:银行一线经营的业务
- 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为什么中共能
-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 学习贯
- 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有没有搞错!他连这么基础的技术问题都不懂,居然当上了总监?”阿杰跟朋友吐槽着说道,“公司这是真的要放弃我们部门了吗?”
然而几年后,阿杰不得不承认,正是在这位“不懂技术”的老板带领下,他们团队打了好几场漂亮的翻身仗。而当年几位技术大牛尝试转型管理,却大多折戟沉沙。
你知道为什么一个“门外汉”能领导一群专家吗?
01
管理的本质:从“做事”到“成人”
管理的核心是通过他人完成工作,以实现组织目标。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蕴含着一个关键转变:从“自己做事”到“带领团队成事”。
一位技术大牛每天思考的大概率是:“这个功能怎么实现?性能如何优化?技术选型怎么定?”而一位管理者思考的是:“这个项目为什么重要?由谁来做最合适?资源不够怎么办?如何让团队有动力?”
具体来说,管理者要搞定五件事:
1、设定方向:决定“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做”,而不是“怎么做”;
2、分配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确保团队有弹药打仗;
3、激励团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专业的人愿意并且高效地工作;
4、协调沟通:在团队内部、跨部门、与上级、与客户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扫清障碍;
5、做出决策并承担责任: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拍板,并为最终结果负全责。
这些能力,绝大多数都与“具体怎么做”的技术能力是不同维度的。
我见过太多技术大牛被提拔为管理者后的痛苦转型:他们习惯于自己三下五除二解决技术难题,却不习惯耐心指导新手;他们享受编码的快感,却厌恶无休止的会议和沟通。本质上,这是从“做事”到“成人”的巨大转变。而很多技术出身的领导者,终其职业生涯都没有完成这个转变。
02
技术是“点”,管理是“面”
很多职场人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认为技术能力是职场上唯一的核心竞争力。这其实是一种“线性思维”。
在专业路径上,技术能力是你的立身之本,你从一个“点”出发,不断深化、钻研,成为一根深深的“钉子”,这是专家路线。而管理,是一个“面”上的工作。它要求的是广度、是整合、是平衡。
管理者不需要成为每个技术领域的最深钉子,但他需要知道哪里需要什么样的钉子,用什么力度敲进去最合适,以及如何让所有的钉子协同作用,支撑起整个大厦。
比如,团队要攻克一个技术难题。技术大拿的思维是:“这个算法如何优化?这个架构怎么设计?” 他聚焦于攻克这个具体的“点”。
而管理者的思维是:“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投入多少人?多长时间?成本多少?它对整个项目的核心目标有多关键?如果攻克不了,有没有备选方案(Plan B)?这个过程中如何保持团队士气?”
技术思维是“解决问题”的深度思维,而管理思维是“资源整合、风险评估、目标导向”的广度思维。
所以,一个“不懂技术”的管理者,未必是真正的“不懂”,他可能只是不懂你手头那个具体的技术实现。但他可能非常懂市场、懂客户、懂商业逻辑、懂如何争取老板的支持、懂如何让团队拧成一股绳。而这些,同样是组织极度稀缺且重要的能力。
03
“不懂技术”的隐秘优势
在某些情况下,技术上的“无知”不是负债,而是资产。
1、更能代表用户视角
当产品设计陷入技术实现的细节时,一个技术“小白”管理者的使用感受,往往和最广泛的普通用户同频。他们的困惑、卡顿和不便,恰恰是最真实的用户反馈,能有效避免团队陷入“技术自嗨”。
2、避免过度干预
正因为不了解具体技术细节,他们更可能关注目标与结果,而非对实现过程指手画脚。这无形中避免了许多技术型管理者容易犯的“微管理”毛病,给专业人才留出了充足的发挥空间和创造自由。
3、更关注商业价值
没有深厚的技术背景,反而少了一层“技术滤镜”,不会因个人对某项技术的偏爱而影响判断。他们更关心的是:这个功能能否吸引用户?能否带来增长?能否实现盈利?这种聚焦商业本质的视角,是推动技术产生实际价值的关键。
04
权力不奖励能力,权力奖励稀缺性
一个人能成为管理者,尤其是高级管理者,通常是因为他拥有当前阶段组织更需要的稀缺能力——可能是战略眼光、资源整合能力、领导力或丰富的商业经验。
你可能会说,谷歌、微软的技术高管不都是技术背景深厚吗?
没错,在技术驱动型公司,懂技术绝对是加分项。但这些人能在这么多技术天才中脱颖而出,绝不仅仅是因为技术最强,而是因为他们同时具备了管理能力。
当公司需要突破关键客户时,最擅长客户关系的人会上位;当公司需要融资时,最懂资本运作的人会掌权;当团队内耗严重时,最擅长组织建设的人会脱颖而出。
聪明的“外行”管理者都深谙一个道理:我不必成为团队里最专业的那个,我只需要成为最懂得如何让专业的人发挥价值的那个人。
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技术能力,而是“让技术能力产生倍增效应”的能力。这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理念,往往能创造比一个事必躬亲的技术型领导更大的团队效能。
✎写在最后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有的人完全不懂技术,却可以做到管理层?
因为技术背景是管理者的加分项,不是必选项。
真正的领导力,也不是你知道什么,而是你能让团队知道什么、实现什么。
所以,下次遇到"不懂技术"的领导时,不妨先放下偏见,看看他是否具备这些能力:
能否为团队指明有价值的方向?
能否争取到必要的资源?
能否让团队保持斗志?
能否在关键时刻承担责任?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遇到了一位值得追随的领导者。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确实该考虑换个地方了。
上一篇 : 一看就是当领导的料,原来都有这4个特点
下一篇 : 想废掉一个员工,就不停对他说这6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