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当上了领导,一定要牢记24字执行方
- 当上中层后才知道,领导压根不在意你
- 当上领导后,一定要学会检查工作
- 当上高管后才发现,很多中层上不去的
- 当上管理者,很多事别再自己干了
- 当上领导后,必须强势!
- 当上领导后,最需要警惕的3种心态
- 当上领导才发现:只要做到这5点,领
- 自从当上中层后,发现这6种想法很愚
- 只有当上领导,才知道的六个真相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当上领导后,一定要学会闭嘴、放手与起身
我经常说的,领导力不在于你有多能说,多能干,而在于你何时选择“闭嘴”,何时选择“放手”,以及何时选择“起身”。今天就具体来说说。
一、闭嘴
在权力的光环下,人们往往容易陷入一种错觉,以为话语权就是领导力,殊不知,适时的闭嘴,才是金。
1. 少说“你这样做”
“你应该……”“你这样做……”这样的话语,听起来像是指导,实则可能是束缚。它传递的信息是:“我比你懂,你得按我的来。”
但真正的领导者,懂得激发团队的创造力,而不是扼杀它。
因此,当你想要脱口而出那句“你这样做”时,不妨先咽回去,换成:“你觉得怎样做会更好?”这样的转变,不仅尊重了团队成员的想法,也鼓励了他们主动思考和创新。
2. 多说“我不知道”
很多管理者习惯性地说“我知道”“这个我知道,我告诉你”,殊不知,当管理者说“我知道”时,等于让下属闭嘴或关闭思考之门。因此,不要说“我知道”,相反要说“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这四个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难以启齿的,尤其是在下属面前。但真正的智慧,往往源自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当你敢于说出“我不知道”,实际上是在向团队展示一种谦逊和开放的态度,邀请他们一起探索未知。这不仅能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还能激发更多有价值的讨论和解决方案。
记住,领导不是万能的,而是那个能引领团队共同寻找答案的人。
3. 提问“你怎么看”
比起单向的灌输,双向的沟通更能激发团队的活力。一句简单的“你怎么看”,不仅能让下属感受到被重视,还能让你从他们的视角获得新的见解。
这不仅是对下属能力的信任,也是对自己领导力的自信。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教育不是灌输的过程,而是点燃火焰。”
作为领导,你的任务就是点燃团队中每个人的智慧之火,让思想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我想,你应该不会陌生“元芳,你怎么看”这句话吧!哈哈!
二、放手
领导不是超人,无法也不应该包揽一切。学会放手,是领导成长的必修课。
1. 选对人
放手的前提,是选对人,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放手的。选对了人,事半功倍;选错了人,事倍功半。
那么,如何选人?关键在于看结果和态度。有结果的人,说明他们具备执行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态度的人,说明他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因此,选人不是看学历、看资历,而是看实际能力和潜在价值。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慧眼识珠的能力,能够在众多候选人中挑选出真正适合团队的人才。
当你选对了人,你就可以放心地放手,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2.放手,不放任自流
作为领导,你需要做的是在适当的时候退后一步,让团队有空间去尝试、去犯错,但同时也要保持警觉,密切关注项目的进展。因为放手不是放任自流。
这就像放风筝,线要松,但手中的线轴不能丢,随时准备调整方向,确保团队不至于偏离轨道。通过定期的进度汇报、关键节点的审查,你可以在不直接干预的情况下,确保团队目标的顺利实现。
3.不替下属养猴子
在职场中,有一个著名的“猴子管理法则”,意思是领导要避免让下属的问题(猴子)跳回到自己的背上。当你放手让下属去处理问题时,你要明确责任边界,让下属知道哪些是他们应该自己解决的问题,哪些是需要上报给你的。
这样,你就能够避免被下属的问题所困扰,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更重要的事情。同时,这也能够锻炼下属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猴子管理”理论告诉我们,如果领导总是接过下属的“猴子”(即问题或任务),那么最终会发现自己肩上堆满了别人的“猴子”,而自己原本的工作却被搁置。
因此,学会拒绝接受下属未经思考就抛来的问题,鼓励他们自己寻找解决方案,是防止“猴子”跳回上级背上的关键。这不仅能够锻炼下属的解决问题能力,也能让你有更多精力处理真正需要你决策的事务。
三、起身
领导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的雕像,而是需要时常走动,深入一线,感受团队的脉动。
1. 深入一线
再高明的战略,如果脱离实际,也只是空中楼阁。只有亲自走到一线,你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看到最真实的情况。
那些来自市场、客户、甚至基层员工的反馈,往往蕴含着改进和创新的种子。走动管理,就是让你在变化中捕捉机遇,在细节中发现创新点。
我经常说,砍掉高层的手脚,砍掉中层的屁股,砍掉基层的脑袋。意思是高层领导的工作重点在思考,中层的核心是实施走动式管理,基层的竞争优势在于执行力。
记住,领导的智慧不是来自于书本和理论,而是来自于实践和经验。当你深入一线时,你会发现,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其实都有简单而直接的解决方案。而且,通过与下属的共同奋斗,你还能够收获更多的友谊和尊重。
2. 深入调查
毛泽东曾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企业管理。作为领导,你的每一个决策都应基于充分的信息和深入的分析。而这些信息,往往隐藏在日常的运营细节中。
通过走动,你可以直接观察到工作流程的顺畅与否,员工的精神状态,甚至是潜在的安全隐患。这些信息,是任何报告或数据都无法完全替代的。
因此,不要仅凭汇报做决策,亲自去看、去听、去感受,才是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
3. 现场解决
面对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往往是直接面对它。坐在办公室里开会讨论,远不如到问题发生的现场去,那里有最直接的线索,也有最真实的情感。
当团队遇到难题时,你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鼓舞。一起分析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也能让你更深入地理解团队的需求和挑战。
记住,领导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官,而是与团队并肩作战的战友。
写在最后:
闭嘴,是学会倾听,是尊重与信任;放手,是信任与授权,是激发潜能;起身,是贴近实际,是共情与引领。这三者,构成了一个优秀领导者必备的三角基石,它们相互支撑,共同推动着团队向前发展。
正如杰克·韦尔奇所言:“在你成为领导之前,成功只同自己的成长有关;当你成为领导之后,成功都同别人的成长有关。”
所以,当你站在领导的岗位上,不妨时常问问自己:我是否真正做到了闭嘴、放手与走动?我的每一个决定,是否都在促进团队和个人的共同成长?
上一篇 : 一个顶尖的管理者,必经3次蜕变
下一篇 : 自信点,其实很多人都很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