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广告1

相关热门文章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浅析企业界对企业文化的误区
    时间:2012-03-27

当前,很多企业都认为,企业文化只有当企业进入平稳发展期才应该关注。在创业和成长阶段重点应该专注于业务工作等。这话看似非常有道理,但仔细一琢磨,却经不起推敲。

 

让我们简单来分析一下上面这种认识背后的逻辑基础。持上述观点的人认为,企业创业时期的重点是解决生存问题,所以此时的企业应面向市场、专注于业务,此时企业经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签下更多的客户,获得更多的收入,实现盈利。但企业这样做就真的能够实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目标吗?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而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约10万家,而中国有100万家,是美国的10倍。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

为什么会出现想生存却没生存下来,想发展却只持续了最多7-8年的情况呢?为什么中美两国都存在中小企业寿命不长这一共通性问题,但美国的企业要比我们的企业长寿呢?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中国的中小型企业要想实现持久的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企业文化建设六大误区与相应的对策:
  1、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之一:企业文化是不能照搬的
  企业文化口号化、公式化表现为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没有与企业战略、企业愿景目标相结合,在理念提炼上过于抽象化,缺乏针对性和企业个性,无法真正指导企业员工的具体工作与行为表现。企业文化是企业特有的个性文化,要防止机械地照搬照抄。尤其在提炼企业精神时,更要充分突出个性,不求其全,但求其特,独具文化魅力。如果抱着追逐时尚的心态去构建企业文化,虽有共性,却缺乏必要个性的企业文化是很难取得什么实际成效的。
  2、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之二:企业文化建设文体化
  对企业文化涵义的片面认识:如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搞些活动,办报纸,做思想教育等,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发展成为了形式主义的企业文化。其结果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不配套,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不配套,领导者言行与企业文化不配套。
  3、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之三:企业文化不是领导者或老板倡导的文化
  有些企业领导者以为企业文化就是领导者或老板所倡导的文化。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文化具有四种层次,即民族文化、组织文化、群体文化和个人文化。明确这四种层次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和相互依存性对管理者正确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非常有必要。企业文化属于组织文化的范畴,它不等同于某些领导者为企业所设计或所倡导的"企业内的文化",也不等同于某些贴在墙上或挂在嘴边的标语和口号。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领导者起着倡导作用,而企业员工的积极参与也不可或缺。
  4、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之四: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不是塑造员工
  在一些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中,采取的行动都是自上而下的方式,非常缺乏自下而上的沟通,管理层没有倾听员工的意见,所制定的制度和采取的措施也没有反映员工的愿望与需求,最后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应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其实,员工应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动参与者和积极的创造者,企业文化作为员工共享的信念和期望的模式,它的培育过程要让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将代表多数人观点的人作为典范和执行者,加强交流沟通,积极鼓励员工参与并反馈情况。
  5、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之五: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者的短期行为普遍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短期行为有多种表现形式:
  ⑴ 文化建设物质化。一些企业领导把企业文化建设简单地做成VI系统设计(视觉形象识别),似乎建设企业文化就是创造优美的企业物理环境,注重企业外观色彩的统一协调,员工服饰的整洁大方,商标与包装的图案优美等。
⑵ 文化建设言语化。有些企业领导者学了一些时髦的名词,自己设计或请人设计一些标语口号,贴在走廊、办公室和各车间的墙上,内容形形色色,措词铿锵有力,诸如"以人为本"、"人本管理"、"团结"、"求实"、"创新"、"拼搏"、"奉献"等等。这本无可非议,但它是否能真实地反映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是否能引起员工们的认同和产生共鸣?是否符合行业特色与企业特色?是否能促进企业的未来发展?是否有相应的管理措施与之相配套等等,有时候恐怕连企业的决策者本身都难以说清楚。
  ⑶ 文化建设静态化。一些企业初步形成了组织文化之后,不重视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和管理水平的变化,不断地总结提炼,推陈出新,引导企业文化不断发展。
  ⑷ 文化建设广告化和运动化。一些企业不顾实际效果,只是从领导者的意愿出发,采用形式主义的手段,在一段时间内大力宣传领导者所设计或倡导的文化观念,用广告和思想运动的方式来搞企业文化建设。这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都难以有效地培育企业文化。只有常抓不懈, 才能真正解决从"热一阵"的极端走向"凉一阵"的极端的问题。
  ⑸ CI式的企业文化。CI式的企业文化模式具体表现为:企业文化各个部分内容严重脱节。中国企业文化走CI式的建设误区,其原因是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不但要投入一笔可观的费用,还有涉及大量的人力投入,甚至于关联到企业组织结构的重组。因此企业家希望通过CI式的企业文化一方面提升了企业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提升企业文化内涵。虽然有偷工减料之嫌,也乐得个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名头。但重形式而不注重内涵的企业文化却无法让企业员工接受,更不用说为之而奋斗一生了。所以也就有了大部分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一个"虚"字概括的结果。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