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内训课程 > 课程内容
广告1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更多 》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更多 》
相关最新下载资料

破局与重构—组织瘦身与法律风控全案

课程编号:60950

课程价格:¥16000/天

课程时长:2 天

课程人气:19

行业类别:不限行业     

专业类别:绩效管理 

授课讲师:穆生一

  • 课程说明
  • 讲师介绍
  • 选择同类课
【培训对象】
人力资源管理者、相关管理者

【培训收益】
掌握岗位调整、绩效优化等常规人员优化形式的定义、适用场景及法律风险防控要点 理解经济性裁员与协商解除的操作难点及谈判技巧 掌握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的法定情形及程序要求,确保优化场景下的合规操作。 运用多元化用工模式的风险管理方法,降低用工成本与法律风险。 掌握离职经济补偿计算规则,明确N、N+1、2N的适用场景及税务处理要点 掌握劳动争议处理的策略与技巧,包括仲裁、涉诉、举证实务 学会运用证据链完整性管理,通过电子证据保存、第三方平台记录等方式 掌握调岗调薪的操作实务,包括协商一致原则、书面通知要求及特殊员工的权益保障。 理解绩效优化的法律风险防控要点,确保绩效考核的合法性与公平性。 掌握人员优化方案设计的四步法,确保优化方案的科学性、可执行性与风险可控性。

 模块一:人员优化方式与谈判技巧
一、常规人员优化形式分类
1. 自然减员
定义:通过冻结编制等方式,利用员工主动离职(退休、辞职)实现人员总量减少。
适用场景:业务收缩但无需紧急调整;配合长期组织架构转型
优点:法律风险低,员工抵触小;避免大规模补偿金支出
缺点:周期长(通常需1-3年);无法精准淘汰低效人员
2. 岗位调整
定义:通过合并岗位、工作内容重组、跨部门调岗等方式优化人岗匹配。
关键动作:岗位价值评估;胜任力盘点
法律要点:调岗需证明合理性;避免单方强制调岗
3. 绩效优化
定义:通过绩效考核淘汰低绩效员工,包括PIP(绩效改进计划)、末位淘汰等。
合规要点:绩效考核制度需经民主程序公示;需留存完整的绩效证据链(目标设定、过程反馈、结果评估);末位淘汰≠合法解除(必须证明“不胜任工作”且培训/调岗后仍不合格)
风险提示:易引发劳动争议
案例:某互联网公司因未提供培训直接解除“末位员工”,被判赔偿2N。
4. 经济性裁员
定义: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1条,因经营困难、技术变革等批量解除劳动合同。
适用条件:裁减20人以上或10%以上员工;提前30日向工会/全体职工说明;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操作难点:需证明“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优先留用人员标准易引发争议
5. 协商解除
定义:企业与员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N或N+1补偿)。
适用场景:优化目标为个别高成本员工(如高管、高薪老员工);需快速解决但无法满足单方解除条件
谈判技巧:提供个性化补偿方案(如额外医疗/教育补贴);利用“心理账户”理论引导员工接受(如分期支付 vs 一次性支付)
6.多方式联动
竞聘上岗+协商解除
岗位调整+绩效优化
二、特殊优化形式
1.合同到期不续签
适用:劳动合同到期前评估是否续签
风险:若员工已连续签订2次固定期限合同,到期后无权单方终止
2. 组织架构调整
适用:撤销部门、业务外包时解除劳动关系
合规关键:需证明调整必要性,且无同类岗位可供调岗
3.灵活用工转型
方式:正式员工转外包、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
风险:可能被认定为“假外包真用工”(承担连带责任)
三、选择优化形式的决策逻辑
1、四大考量维度
优化目标
成本预算
法律风险容忍度
企业文化
2、风险评分表
针对不同优化形式,让学员从法律、成本、员工反应维度打分;
实操演练:给出虚拟企业案例,让学员分组设计优化路径;
四、人员优化谈判技巧
第一步:谈判前准备
1、操作要点:
员工画像分析:
收集员工基础信息,包括司龄、近3年绩效结果、劳动合同类型、薪资构成(基本工资/奖金占比)。
预判员工谈判风格:
经济敏感型员工需重点准备补偿金计算明细(含个税影响)。
情感依赖型员工需设计“情感安抚包”(如感谢信、纪念品)。
法律对抗型员工需提前准备完整证据链(绩效考核表、制度签收记录)。
补偿方案设计:
设定谈判底线:法定补偿(N/N+1)为基准,柔性补贴(如额外1-2个月薪资)需经财务审批。
制定“替代方案”:若员工拒绝协商解除,明确后续法律路径(如单方解除风险评估)。
法律合规检查:
排查员工特殊身份(如工伤医疗期、孕期),禁用高风险优化手段。
准备《协商解除协议》模板,明确补偿金额、支付时间、保密义务等条款。
2、风险点:
员工信息收集不全,导致谈判中被动(如未发现员工处于医疗期)。
补偿方案未考虑隐性成本(如未休年假折算、社保公积金补缴)。
3、应对策略:
使用《员工风险排查清单》,逐项勾选敏感人群标签(如司龄超10年、三期女员工)。
由法务、财务双线审核补偿方案,确保金额精确到个税后数字。
第二步:开场破冰
1、操作要点:
环境控制:
选择隔音良好的独立会议室,避免中途干扰(如电话、他人闯入)。
线上谈判需要求员工开启摄像头,确认无第三方在场。
情绪铺垫:
使用“共情+事实”开场话术:
共情:“您在XX项目中的贡献公司始终记得。”
事实:“受行业下行影响,集团要求各部门缩减20%人力成本。”(附脱敏文件)。
议程透明化:
明确告知沟通流程:“接下来我会说明调整原因、支持方案,您可以随时提问。”
2、风险点:
开场过于直接引发员工情绪崩溃(如哭泣、摔门离场)。
允许员工录音但未同步留存公司录音,导致后续举证困难。
3、应对策略:
提前准备“冷静期”预案:若员工情绪失控,暂停谈判并安排心理咨询支持。
开场即声明:“为保证双方权益,本次沟通将录音,您是否同意?”(如员工拒绝则转为书面沟通)。
第三步:方案沟通
1、操作要点:
结构化表达:
按“事实—影响—利益—证据”顺序沟通:
事实:“您所在的A项目组因战略调整将于下月解散。”
影响:“所有成员需重新竞聘上岗,空缺岗位减少50%。”
利益:“公司提供N+1补偿金,并推荐合作企业优先面试机会。”
证据:出示董事会决议摘要(隐去机密信息)。
应对员工反应:
若员工质疑合理性:“这次调整基于业务客观变化,您看这是第三方机构出具的行业分析报告。”
若员工拖延:“今天签约可额外申请1个月社保缴纳,明天起恢复标准方案。”
锚定技巧:
先提供“基准方案”(如N+1),再逐步释放“柔性资源”(如职业培训、灵活支付方式)。
2、风险点:
员工要求超出权限的补偿(如N+5),谈判陷入僵局。
员工以“口头承诺”为由主张额外权益(如承诺股权保留未写入协议)。
3、应对策略:
设定“红黄线”话术:“我的最高权限是N+2,但需要您今天内确认。”
所有承诺以书面协议为准,禁止口头补充条款。
第四步:收尾与善后
1、操作要点:
即时签约:
现场签署《协商解除协议》,重点条款(如补偿金额、免责声明)用下划线标出。
安排见证人(如HRBP、部门长)签字确认。
物理隔离:
谈判结束后立即回收门禁卡、关闭系统账号,由安保陪同取个人物品。
舆情管理:
监控员工社交媒体动态,发现煽动性内容立即启动公关预案(如统一回应话术)。
2、风险点:
员工签署协议后反悔,主张“被迫签字”。
离职员工在行业群发布负面信息,影响企业招聘。
3、应对策略:
签约过程全程录像,员工签署时口述:“我自愿接受协议条款,无任何异议。”
提供“离职关怀包”:包含推荐信、职业咨询券,降低敌对情绪。
五、工具与技巧
1、话术分层设计
初级话术:“公司感谢您的付出,但不得不做出调整。”
进阶话术:“您的经验对下一份工作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开放合作企业资源。”
高压话术:“如果进入仲裁,周期可能长达6个月,影响您再就业。”(慎用)
2、法律风险自检表
是否已提供完整的绩效考核证据?
协议是否涵盖全部劳动权益(工资、加班费、年终奖)?
是否已删除“放弃一切权利”等无效条款?
3、情绪管理技巧
识别员工情绪阶段(否认→愤怒→妥协),针对性回应。
使用“Yes...But”话术:“您说的有道理,但公司决策需要考虑整体生存。”
员工情绪失控的10种现场处理方法
模块二:法律风险全流程防控
​一、协商解除与经济补偿​
1. 协商解除操作要点​
​协商前提条件:确保协商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如不得低于法定补偿标准)
​书面协议条款:明确补偿金额、支付方式及保密义务,避免口头承诺引发争议
​补偿金支付方式: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并备注用途,保留凭证备查
2. 经济补偿计算规则​
​月平均工资计算:包含奖金、津贴等货币性收入,税前工资高于社平工资3倍时按3倍封顶
​工作年限分段:2008年前后入职的需分段计算,合并工龄时注意原单位是否已支付补偿
​特殊情形处理:医疗期满解除需支付N+1,客观情况重大变化解除需支付N
3. 末位淘汰与非法裁员​
​末位淘汰的法律风险:仅凭排名末位解除合同属违法,需结合不胜任调岗或培训后仍不达标方可解除
​合法裁员条件:需证明经营困难、提前30日说明工会并支付经济补偿
​程序合规要点:裁员20人以上向劳动部门报告,优先留用长期合同工及家庭困难员工
​二、劳动合同终止与离职管理​
1. 终止情形与限制​
​合同期满处理:续签条件不得低于原合同,员工拒绝续签可终止但无需补偿
​退休与死亡终止:需办理退休手续或提供死亡证明,终止后15日内办理社保转移
​不得终止情形:医疗期未满、孕期/产期/哺乳期、工伤致残等情形禁止终止
2. 经济补偿支付​
​补偿金计算基数:包含加班费(浙江、北京等地)、奖金等,低于最低工资按最低工资计算
​特殊情形处理:违法解除需支付2N赔偿,协商解除中员工过错可免除补偿
​税务处理:补偿金超过社平工资3倍部分需缴纳个税,建议分次支付
3. 终止程序规范​
​提前通知期限:北京等地区需提前30日书面通知,其他地区可协商缩短但需支付代通知金
​离职结算清单:明确工资、奖金、报销等结算项目,员工签字确认后支付
​社保转移手续:15日内办理减员,确保员工社保权益不受影响
4. 规模解除处理​
​裁员条件与程序:证明经营困难或客观情况变化,提前30日说明工会并报告劳动部门
​优先留用规则:长期合同工、家庭困难员工优先留用,避免引发群体争议
​补偿金支付与纠纷处理: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并备注用途,留存凭证应对仲裁
三、劳动关系终止程序​
1. 经济性裁员流程​
​裁员条件合法性:需证明经营困难(如审计报告、现金流证明)或客观情况重大变化(如政策调整)
​裁员方案制定:明确裁撤岗位、补偿标准(N+1),并征求工会/员工意见
​优先留用规则:长期合同工、家庭困难员工优先留用,避免群体性争议
2. 情势变更解除​
​情势变更的界定:需证明政策调整(如双减政策)、疫情等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
​协商变更程序:优先提供调岗、培训等方案,协商不成再解除合同
​解除后的补偿处理:按N倍月工资支付补偿,避免因补偿争议引发二次诉讼
3. 企业解散终止​
​解散事由确认:区分自愿解散(如股东会决议)与强制解散(如吊销执照)
​清算组成立:董事或股东需在解散后15日内成立清算组,公告并通知债权人
​注销登记流程:完成税务、社保清算后,通过简易注销或普通注销程序办理
​四、离职争议证据管理​
1. 证据类型与保存​
​电子证据保存:邮件、聊天记录需完整留存,重要文件通过公证或可信时间戳认证
​证人证言收集:获取无利害关系证人证言,书面记录并签字确认
​第三方平台记录:OA系统、考勤系统等记录需导出并加盖公章
2. 录音/视频证据效力​
​合法性认定:需确保录音/视频未侵犯隐私权,内容不涉及商业秘密
​内容关联性:需直接反映争议焦点(如辞退通知、薪资协商)
​多证据印证:与书面通知、工资条等形成证据链,避免单一证据孤证
3. 劳动争议仲裁要点​
​仲裁时效起算:从员工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受损之日起算,最长1年
​证据清单准备:按工资支付、解除通知、考勤等分类整理,标注来源
​调解策略:仲裁前尝试协商,部分让步可降低赔偿金额(如缩短支付周期)
​五、调岗调薪操作实务​
1. 合法调岗条件​
​协商一致原则:需与员工书面协商一致,明确新岗位职责、薪资及调整原因,避免单方强制变更
​合法事由:基于生产经营需要(如业务调整)、员工不胜任工作(需提供量化考核证据)或客观情况重大变化(如部门撤销)
​书面通知要求:调岗通知需明确岗位变动、薪资调整等核心条款,并经员工签字确认
2. 产假后岗位调整​
​同工同酬原则:调整后岗位薪资、职级不得低于原岗位,且不得涉及侮辱性内容(如将高管调至保洁岗)
​哺乳期便利保障:新岗位需提供每日1小时哺乳时间,多胞胎每多一婴增加1小时,并合理安排工作地点
​返岗协商机制:若原岗位被替代,需优先协商调岗;协商不成可依法解除合同,但需支付经济补偿
3. 调动中的风险防控​
​程序合规性:跨区域调岗需提供交通/住宿补偿,薪资调整需符合地方最低工资标准
​证据留存要求:保存调岗通知、沟通记录(邮件/录音)、考核报告等,避免争议
​争议处理预案:设立快速响应小组,24小时内完成调查并出具解决方案
​六、特殊员工管理​
1. 医疗期与病假管理​
​医疗期计算规则:根据工龄分段计算(如实际工作10年以下,医疗期6个月),累计病休不超过24个月
​病假工资标准:不低于最低工资80%,且包含个人社保公积金扣款部分
​返岗安排: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需提供培训或调岗机会,仍不胜任可依法解除
2. “三期”女职工权益​
​禁止解除情形: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不得以不胜任、经济性裁员等理由解除合同
​岗位调整限制:不得降低薪资、职级或安排禁忌劳动(如接触化学品),哺乳期每日享1小时哺乳假
​违法解除后果:需支付2N赔偿,典型案例中企业因调岗降薪被判决补发工资并赔偿
3. 不胜任员工处理​
​考核标准量化:将“团队协作”转化为“月度考核得分≥90分”“客户投诉≤3次”等可衡量指标
​培训与调岗流程:首次不胜任需提供培训或调岗机会,再次评估仍不达标方可解除
​解除程序合规:提前30日书面通知工会,支付经济补偿金(N+1),并留存考核记录、沟通记录等证据
七、绩效优化的法律风险​
1. 绩效考核合法性​
​标准明确性:考核指标需具体可量化(如“项目完成率≥95%”“客户满意度≥90%”),避免模糊表述
​民主程序通过:制度需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确保透明公正
​考核过程留痕:保留考核表、评分依据(如工作记录、客户反馈)及员工签字确认记录
2. 调岗调薪关联性​
​薪资结构匹配:职级晋升需同步调整薪资,降级时薪资降幅不得超过原岗位的20%
​书面协议约束:调岗调薪需签订补充协议,明确新岗位职责、薪资及生效条件
​禁止变相降薪:不得以“末位淘汰”名义单方降薪,需证明员工确不胜任
3. 证据留存要求​
​考核记录完整性:包括考核表、评分依据、面谈记录及员工申诉材料
​沟通记录保存:邮件、微信等沟通需完整留存,关键信息需标注时间戳
​职称评审合规:禁止学历造假、业绩虚构,违规者将面临3年内禁评、诚信档案记录等处罚

模块三:人员优化方案设计与组织瘦身实践
一、人员优化的底层逻辑
组织效能诊断:从业务战略到人力配置的匹配模型
人员优化的常见场景:组织变革、成本压缩、效率提升
二、人员优化方案制定四步法
第一步:战略对齐与目标拆解
1、业务诊断:
分析企业战略方向(如数字化转型、成本领先)
识别组织能力缺口(例:某传统零售企业线上业务需增加30%技术人才)
2、效能对标:
使用人均效能指标(人均营收/利润、单位人力成本产出)
对比行业标杆(如制造业人工成本占比超过行业均值15%则需优化)
案例:某集团要求3年降低20%人力成本,砍掉亏损的业务线(减员15%),合并区域财务、HR共享中心(优化30%职能岗)
第二步:岗位价值评估与冗余度分析
1、核心动作:岗位三维评估法:
战略相关度(直接支撑核心业务的程度)
工作饱和度(日均有效工时占比)
技术替代性(AI/外包替代可行性)
2、绘制岗位矩阵:
高价值低冗余(保留并加强)
高价值高冗余(优化流程)
低价值低冗余(合并岗位)
低价值高冗余(优先淘汰)
第三步:人员画像与分类管理
1、核心模型:
绩效-潜力九宫格:聚焦淘汰“双低员工”(低绩效+低潜力)
成本-价值矩阵:优先优化“高成本低价值”群体(如高薪但产出平庸的中层)
2、数据抓手:
历史数据分析:
连续两年绩效后10%人员名单
人均成本高于同职级均值20%的员工
3、风险预判:
司龄10年以上老员工占比
三期女员工、工伤员工等特殊群体清单
第四步:优化路径设计与实施计划
1、成本测算 补偿金总额、潜在诉讼赔偿金预算
2、沟通策略 高管/中层/基层员工差异化解说方案
3、风险兜底 律师团队驻场、政府报备时间节点
案例:某制造业集团千人优化项目路径设计:
三、组织瘦身经典案例深度拆解
案例:某国企“三定”改革(定岗、定编、定员)核心策略:
岗位标准化:明确每个岗位最低工作量标准(例:财务岗需负责3家子公司以上)
竞聘上岗:副职岗位缩减50%,全员重新竞聘
老员工“软着陆”:53岁以上员工可申请提前退休(保留80%薪酬)
四、高频问题解决方案
1、组织瘦身反而降低效率
典型错误:仅按比例砍编制,未重新设计业务流程
对策:先做流程再造,再调整编制
2、优化后核心人才流失
预警信号:高潜力员工主动离职率上升
应对:设立“保留人才白名单”,优化期间冻结其调岗流程
3、法律风险集中爆发
根源:业务部门为完成指标强行解除合同
防控:HR设置“一票否决权”,所有解除需法务双签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