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赢商道-社交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塑造
- 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对标华为,如
- 基于品牌竞争力的渠道开发与经销商业绩
- 从技术走向管理转型成功之道
- 向华为学习:干部培养的道与术
- 小米方法论-小米快速增长之道-走进小
- 中国企业出海营销的制胜之道——取经美
- 中国企业出海营销的制胜之道——取经美
- 深度全面揭秘最新阿里政委机制道、法、
- 礼赢商道-社交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塑造
- 汽车4S店得持续发展之道内训
- 新形势下的房地产企业战略致胜之道
- 汽车4S店的持续发展之道
- 合作共赢---跨部门沟通的解决之道
- 解读菜根谭中的为人处世之道
- 总裁班课程-企业创新管理与变革之道
- 企业用、留人之道术
- 九型人格与识人用人之道
- 中小企业生存之道
- 汽车4S店得持续发展之道内训
- 课程说明
- 讲师介绍
- 选择同类课
【培训收益】
卷一 内圣:如何提升影响力?
卷二 砺志:怎么才有发展力?
卷三 家范:怎么言传身教?
卷四 明强:如何能持续发展?
卷五 坚忍:如何能走出困境?
卷六 刚柔:如何能刚柔并济?
卷七 英才:什么是人才?
卷八 廉矩:如何识人?
卷九 勤敬:如何用人?
卷十诡道: 如何成事?
卷十一 久战:如何进退自如?
卷十二 廪实:如何保持不败?
卷十三 峻法:如何有效管理?
卷十四 外王:如何成就大事?
卷十五 忠疑:如何安身立命?
卷十六 荷道:如何持续昌盛?
卷十七 藏锋:如何保全实力?
卷十八 盈虚:如何福泽绵长?
曹胜高,1973年生,河南洛阳人,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中文系,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
曾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亚洲文明研究院教授,台湾实践大学客座教授,在罗格斯大学、马来亚大学进行短期访问或合作研究。
2008年起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11年起任博士后合作导师。
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3年入选吉林省首批学科领军教授;
2014年入选陕西省高校人文英才支持计划;吉林省第三批拔尖人才;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博士后项目评审专家;
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理事;
中国赋学会常务理事;
陕西省国学研究会副主席;《古代文明》编委。
现为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学研究院院长。
代表作品
《中国文学的代际》《中国的修养》《汉赋与汉代制度》《国学通论》《国学导论》
社会兼职
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理事
中国赋学会常务理事
陕西省国学研究会副主席
吉林省国学研究会副会长
长春孔子研究会副会长
长春慈善会学术顾问
台湾实践大学客座教授
《古代文明》编委
《世界文学研究》编委
科研成果
《秦汉文学格局之形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企业的修为》,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中国文学的代际》,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中国的修养》,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国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从汉风到唐音:中古文学演进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汉赋与汉代制度:以都城、校猎、礼仪为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诗画人生:从王维到郑板桥》,济南出版社,2007年1月版。
古代中国研究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起陆续出版。
《汉赋与汉代文明》,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国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初中国学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国学》1-6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合著:
《六韬鬼谷子译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
《图说儒家文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初版。
主要论文:
《由音声关系论郑声郑音的认知形成》,《民族艺术》,2016年第2期。
《鸿都门学的文化功能与历史误读》,《华中学术》第十五辑。
《想象世界与中国文学空间的早期建构》,《中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5期。(《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3期转载)
《周秦文学认知与“文学”概念的生成》,《深圳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3期转载)
《君子制义与两汉士人的政治际遇》,《古代文明》,2016年第2期。
《文学实践与两汉文学的形态突破》,《贵州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讽诵之法与两汉讽谏机制的失效》,《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11期。
《帝道的学理建构与学说形成》,《哲学动态》,2015年第9期。 [4]
《两汉道义观的学理形成》,《古代文明》,2015年第3期。
《论汉魏乐府诗的文人化路径》,《乐府学》第十一辑,2015年6月。
《义兵论与秦汉军争的合法性阐释》,《古代文明》,2014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2014年第3期摘编)。
《试论<诗>本的编订与形成》,《国学研究》第3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霸王道”的学理形成与学说调适》,《中原文化研究》, 2014第5期。
《心源论与中国文艺美学的本原建构》,《哲学与文化》(A&HCI),2013年第3期。
《由聘礼仪程论季札观乐的性质》,《黄钟》,2013年第1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重构》,《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1期。
《社会认知与明清小说的理论转关》,《明清小说研究》,2012年第4期。
《理感说与中古诗学的突破》,《文史哲》,2012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12年第3期转载)。
《元明宗唐论与师心说的理论省思》,《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古典松动与明清诗论的内在突破》,《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34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文化自觉的前提批判》,《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1期。
《陶渊明与东晋玄学之新变》,《中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1期。
《文化家国与元明诗文之演进》,《古代文明》,2012年第1期。
《士的演进与殷周文化之转型》,《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当前道德困境与文化的社会属性》,《长白学刊》2012年第1期。
《角色、脚色离合与戏曲叙述策略的形成》,《戏剧》,2011年第2期
《师心论与唐音说的理论演进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
《上古礼学的内在层级与逻辑结构》,《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4,5期
《“文字为意”与唐宋诗文的理论反思》,《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反玄虚思潮与两晋文风之变迁》,《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论两汉玄学思潮的萌芽》,《古代文明》,2010年第1期
《<河伯>“以女妻河”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第2期
《论唐教坊的历史渊源及属性》,《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性情论之变迁与“诗缘情”的形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中晚唐“开教坊”与曲子词的繁荣》,《中国诗歌研究》第7辑
《论宋词的俗化》,《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由先秦情志说论“诗言志”之本义》,《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第3期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治道之反思》,《江海学刊》,2009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0月22日 、《新远见》2009年第12期转摘)
《论汉晋间“诗缘事”说的形成与消解》,《文史哲》,2008年第1期
《湘君湘夫人的神格与原型》,《国学研究》第二十一卷
《云中君为“岁星”考》,《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
《论晚唐宵禁制度的松弛及其文化影响》,《学术研究》,2007年第7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6期转摘)。
《论先秦天人意识的形成及其演进》,《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美术观察》2008年第3期论点摘编。)
《文明的总结与文明史的书写》,《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 1 期转载。
《论中国古典诗歌的叙述特质》,《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第4期。
《骚体新变与汉魏文体的演进》,《古代文明》,2008年第1期。
《云中君为岁星考》,《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
《先秦诸子天论的形成及其演变》,《古代文明》,2007年第1期。
《论〈天问〉的原创意图》,《云梦学刊》,2006年第4期。《文摘报》2006年8月20 日论点摘编。
《东亚文化之特质及其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出路》,《长白学刊》,2006年第1期。
《论元杂剧叙述口吻的确立与成型》,《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 3 期列入“中国文化”要目辑览。
《东汉迁都之争与京都赋的创作》,《国学研究》第十五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赋法流播与汉魏文人诗的兴起》,《中国诗歌研究》第三辑,中华书局,2005年版。
《鬻子考索》,《文学遗产》,2000年第2期。
《论古典诗歌叙述口吻的模糊性》,《齐鲁学刊》,2000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摘要》2002年第3期转载)。
《论〈古诗十九首〉的浑雅之美》,《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科研项目
2005-2006年,主持东北师范大学校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古典诗词叙述形态研究”。
2006-2009,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汉赋与两汉史料比较研究”(06JC75011-44001)。
2007-2011,主持东北师范大学校内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中国文化精神与文学演进子课题“中国古代的社会整合、文化转型与文学演进”。
2008-201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代社会转型、文化整合与文学变革研究”(08CZW011)。
2009-2012,主持东北师范大学青年创新团队项目“两汉的帝制建构、思想融合与文学演进”。
2010-2012,主持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国学通论”课程建设项目。
2011-2014,主持东北师范大学本科通识核心课程“周易研读”课程建设项目。
2012-2016,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国家建构与两汉文学格局的形成”(12YJC751005)。
2012-2016,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秦汉国家建构与中国文学格局之初成”(12BZW059)。
2014- ,主持陕西高校人文英才支持计划项目“中国传统文化的学理建构与传承策略”。
获奖情况
专著《汉赋与汉代制度》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第五届社科成果特等奖;吉林省社会科学第二次优秀成果奖。
专著《图说儒家文化》获吉林省优秀社科普及作品奖,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作品奖。
专著《六韬鬼谷子译注》获东北师范大学第六届社科成果一等奖;
专著《从汉风到唐音:中古文学演进论稿》,获东北师范大学第七届社科成果特等奖。
教材《国学通论》获东北师范大学第七届社科成果一等奖
2003年度北京大学光华奖。
2000年兰州大学世川良一青年教育基金一等奖。
学术演讲
2005年11月,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研究中心主办的“亚洲文明与世界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东亚文明之特质及其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出路》
2006年8月,参加法国查理梅耶基金会、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东西方文明中人-自然观”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先秦诸子天论及其演变》。
2006年11月,参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厦门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的“国学与西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国学现代化的理论思考》。
2007年8月,参加中国辞赋研究会、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第七届国际辞赋学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湘君〉、〈湘夫人〉主旨考》。
2007年10月,参加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第七届河洛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河伯〉以女妻河考》。
2009年7月,参加中国实学研究会、日本阳明学会、延边大学联合主办的“儒释道与东亚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治道之反思》。
2009年8月,参加马来亚大学、武汉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文学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中晚唐教坊制度之变迁与曲子词的兴起》。
2009年8月,参加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届乐府与歌诗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唐教坊设置考》。
2009年10月,参加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河南省政协、平顶山政协联合举办的第八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发表论文《墨学衰微考辨》。
2009年12月,参加北京大学主办的“中国文学史学科百年研讨会”,发表论文《反玄虚思潮与两晋文风》。
2010年5月,参加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系、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散文文体国际研讨会”,发表论文《骚体新变与汉魏文体的演进》。
2011年8月,参加首都师范大学召开的第三届乐府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中晚唐教坊制度变迁与曲子词的繁荣》。
2012年6月,参加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二十周年纪念会暨中华文明史英文版首发式,发表论文《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自立》;
2012年8月,参加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汉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两汉玄学思潮的萌芽》。
2012年10月,参加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新时期中国古代文学的进展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先秦音乐文学的研究及其进展》
2012年11月,参加美国罗格斯大学东亚系、孔子学院主办的”儒释道与中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心源论与中国文艺美学的本源建构》。 [5]
主讲课程
兵法系列:
《孙子兵法》与经营韬略
《吴子》与管理法则
《六韬》与企业成长
《鬼谷子》与谋权韬略
《鬼谷子》的管理心法
《孙膑兵法》与出奇制胜
《三十六计》与市场博弈
儒家系列(2-3天):
《论语》与人生态度
《孟子》与人生格局
《大学》与自我发展
《中庸》与个人成长
《周易》与人生境界
《孝经》与齐家立业
诸子系列(2天):
《老子》与人生进退
《庄子》与人生气度
《墨子》与兼爱管理
《韩非子》与制度管理
四大名著系列(2天):
《西游记》与自我超越
《水浒传》与自我实现
《三国演义》与人生谋略
《红楼梦》与人性洞达
-
一、腾讯极致的产品开发模式1、FT的定义、特点和好处2、腾讯某业务的FT运作案例3、如何应对FT模式可能的问题和困难4、FT内部运作实践5、FT化后取得的成效6、FT转型模式的六脉神剑二、腾讯的互联网创新思维1、用户思维2、流量思维3、迭代思维4、社会化思维5、免费思维6、平台思维7、跨界思维 ..
-
阿里巴巴由马云及其团体18个人共同创立。20年间,从18人到5万人,从50万起家,到如今市值超4000亿美金,从中国第一家盈利网站,到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阿里用了短短数年的时间创造了世界企业发展的奇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代表着中国最具创新力的公司,一起感受阿里的文化,学习阿里的标准。行程安排表走进阿里&m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