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33781
课程价格:¥55000/天
课程时长:2 天
课程人气:492
行业类别:银行金融
专业类别:管理技能
授课讲师:庞红
G20峰会将绿色金融写入最终议题,在G20领导人峰会召开前,中美两大国元首共同向联合国递交了对《巴黎协定》的批准文书;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围绕G20峰会,中国的一系列举动,向世界昭示了中国领导全球绿色金融治理,推动绿色发展的决心。与此同时,G20后中国将如何保持引领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势头,也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当前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格局,说明了未来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规划,中国将进一步引领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实现路径。目前绿色金融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和全球共识,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中国正在推动经济向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绿色金融。 从顶层设计出发,从当前情况看,要实现中国治理环境污染的目标和在2030年或之前碳排放达峰的国际承诺,预计每年需要3万—4万亿元人民币的绿色投资。但业界估计财政资金只能覆盖绿色投资的15%左右,因此绝大部分的绿色投资需要来自社会资金。《指导意见》的出台是支持绿色投资强有力的政策信号,有助于降低投资者对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心。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从最高战略层面到各相关部委的层面已经形成高度共识,决心全力支持和推动中国的绿色投融资,加速经济向绿色转型。2017年德国将主持G20峰会,中国将依托更加强健有力的政策体系和更多有针对性的实践成果,进一步主导G20绿色金融议程。 从应对气候变化融资角度看,多个国家在G20峰会期间签署了《巴黎协定》,显示出各方在应对气候挑战方面的决心。言必行,行必果。《巴黎协议》中的承诺最终还是要落实在行动上,中国绿色金融事业的发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融资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企业与地方政府要形成合力,主动发展低碳经济,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经济增长和能源转型的绿色化。 在引导社会资本方面,截止2016年8月30日,PPP综合信息平台(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平台)对外发布的PPP项目中,包含绿色低碳项目1916个,总投资1.97万亿元。绿色项目占比幅度明显上升,中国将继续加强PPP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坚持以绿色项目为主流,充分发挥示范项目标杆“灯塔”效应,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增强社会资本对绿色金融的信心。 从发展绿色信贷角度看,发展绿色金融就是要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其中,大力鼓励发展绿色信贷有着指引作用。未来,有必要建立专业性的担保机制,包括成立专业性的、国家主权形式的、专门对绿色信贷提供担保的担保基金等。 从发展绿色保险着眼,保险业的确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产业、低碳产业,加快发展绿色保险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完善环境污染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对于高污染行业征收强制责任险等创新保险方式引导绿色项目的开发,筑好绿色保险生态防护网。 在中国构建一个完善的绿色金融治理体系,需要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起来。在国家层面绿色金融体系的支撑下,未来绿色金融发展的关键在于要将绿色金融政策落地到地方政府和企业等基层主体的实践中去,凝聚政、研、学、产、投、融、媒等力量,形成发展绿色金融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金融是支持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核心要素,金融创新则是提升金融支撑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努力推动社会各界达成发展绿色金融的共识,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创新在促进实体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实体经济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的动力。 本论坛或本课程将阐述绿色金融的涵义,中国绿色金融改革需优先突破的六个领域。以及中国目前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中国发展绿色金融的着力点: 1大力发展绿色债券市场、 2建立国家级绿色发展基金 3 推动银行体系绿色化 4推行强制性环境责任保险 5发展绿色PPP融资 6建立统一的碳交易体系、发展碳金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教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高管培训特聘教授 清华大学金融MBA特聘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EMBA特聘教授 中原银行独立董事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工作经历 1977.1-1978.9 人民日报社工作 1978.9-1982.7 中央财经大学工作(期间曾任教员、校团委书记、校青年工作部副部长、校学生处副处长、国际金融教研室副主任) 1996.12-现在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工作(教员、金融系支部书记、院长助理) 学术和社会兼职 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北京市教育创新工程创新标兵,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人民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曾担任国家重点项目的金融咨询专家,国家科学技术部技术经济人“顾问”、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专家委员、全国妇联理财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福建泉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家顾问。 研究方向 应用金融学、宏观金融学、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银行会计、金融理财、投融资决策、财富管理、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 主编的教材曾荣获全国金融系统优秀教材奖。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所开展的互动和案例教学,丰富、生动、启发性强。曾为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务院、财政部、外交部等党政高级领导干部培训金融学和投资学,获得较高的评价。 主讲课题 《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现代金融与财富管理》 《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主导成立的亚投行》 《大数据时代下的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与互联网思维》 《金融变革与发展趋势》 《现代金融与企业发展(现代投融资与企业发展)》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 《中美贸易战》 培训学员 曾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人寿、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中国移动、首钢集团、中远集团、通用(中国)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做过业务培训,成绩突出。承担过国务院发改委、科技部、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的科研课题,也承担过多家商业银行的调研和研究课题。
消费金融发展趋势与营销
一、消费金融发展趋势1、消费金融进入大航海时代!2、消费金融支持政策分析3、信贷升级:家庭消费比重中非生活必需品提升4、消费金融“互联网化”趋势明显5、消费观念转变带动消费金融发展6、资本市场支持力度大二、消费金融竞争主体多元化1、商业银行2、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3、产业系消费金融4、电商..
¥32,000 元/ 天
人气: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