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电话销售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段?为什
- 企业为什么要赋能
- 不一样的美国工匠精神/为什么需要新
- 为什么执行力培训很重要?
- 你为什么想要成为一个培训讲师?
- 知识科普:保险售后服务为什么那么重
- 职业化培训:我为什么不想安于现状
- 为什么企业要做企业文化?----企
- 领导为什么不喜欢“说真话”的员工呢
- 温商为什么号称中国的犹太人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 宝宝反复问为什么 父母应咋办
-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 企业为什么远程在线办公效率低下?
- 银行为什么赚钱:银行一线经营的业务
- 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为什么中共能
-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 学习贯
- 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
- 为什么中国不可战胜
- 《为什么80%的数字化转型都不成功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却很难真正做到?
之前我在线下授课中,有个管理者曾问到:“我花了很多精力来学管理,但越学越不知该如何去做管理。”
随之我问他:“那你能判断哪几种理论适合公司吗?有没有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呢?”
他说:“不能,我现在实在是太迷茫了。”
积累了很多知识,学习了诸多技巧,但关键时刻不能拿出一套自己的解决方案,一旦发生变化就不知所措,这种痛苦和迷茫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
在工作中,你是否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曾暗下目标,认真工作,不开小差,可坚持不到两天,就被打回原形。
曾跟员工谈心,沟通过程感觉良好,可兜兜转转一切如旧。
曾面对员工不足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他们却一口咬定:“我知道,我知道……”
为什么明明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
一、从“知”到“行”,到底差了什么?
1、 偏差:“接收”是快乐的,“执行”往往是痛苦的。
在潜意识中,人们总会习惯不断的去获取新事物,但并不会真正付诸实践。
比如,看了一本书,听了领导的一席话,觉得非常正确,默默记了下来,但也就停留在此而已,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人们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快感:我得到了这个新东西。这种愉悦感,会激活大脑的奖励系统,进而驱使你继续不停地去捕获更多信息。
但是,人往往都有惰性的,比起获取,去执行难度更大。
2、 阻力:道理和自身不兼容。
有时候你做不到,可能是因为道理和自身不兼容。
什么意思呢?比如,你看到一个APP,觉得很不错,此刻你非常需要它,但发现APP的版本是苹果机专属,而你却是安卓机。
同理,每一个新知识、新理念的输入,实际上都是一个和你自身知识体系、做事方法、固有习惯,相对抗相兼容的过程。
在职场,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领导对员工的某些行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本意是想为下属多提供一个做事思路,可员工却毫不领情,甚至会对领导提出的看法进行口头battle。
因为此时的员工,有自己的固有思维、处事方法,他们对领导提出的想法,总会下意识的带着“消极”的态度去接受,习惯性地去质疑,促使他们不愿去听,去思考,更不愿去了解和尝试,主动在大脑层屏蔽筛选掉。
3、 鸿沟:缺乏相应的跟进计划。
一件事你觉得有用,想把它做好,可最后仍半途而废,很可能是因为缺乏相应的跟进计划。
举个例子,有的领导对客户有着自己的一套跟进流程,觉得这个跟进流程比较稳妥,就打算带头在团队中执行。可是,真正落实的时候,不及时检查员工的跟进报告。结果,很快所有人都恢复了旧习惯。
通常人们不做你希望的,只做你检查的。“检查”往往是“知道”与“做到”的桥梁,没有这座桥梁很难到达彼岸。
二、如何跨越从“知”到“行”的鸿沟?
那么,从“知”到“行”该如何去做呢?我认为,可以从“认知-态度-行为”这3方面着手:
1、认知:精而专,聚焦重要的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时获取信息,但信息质量的不一,恰恰让每个人陷入“信息超载”的心理陷阱。
就像刚刚提到的那位管理者一样,不停学习理论,只是缓解了焦虑,制造了自己“知道”的幻觉,但却从没有真正将理论“做到”。
如果没有“做到”,那就算学一千种、一万种,又有何用呢?
所以,管理者不能多而浅地接触大量信息,而是一定要学会有目的筛选,精而专,花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真正地做到。
2、态度:“绿灯思维”,保持开放。
当接触到新思想时,不要固守经验,抱着法官的态度去评判,而是应有“绿灯思维”,保持开放的心态。
在职场很多人是没有“绿灯思维”的,面对领导所提出的新思路,他们保持着拒绝和排斥的态度,用一种自我的眼光来看待。
同样,管理者在管理中,最怕的也是抱着过往成功经验、带着旧的认知去管理,抵触新思想,新领悟。
面对这种情况,就一定要有“绿灯思维”,换个视角看问题,去理解它,尝试接受和放行,取其精华,找到价值所在。
3、行为:持续地跟进与反馈。
要想真正“做到”,就必须采取切实的行动,持续跟进与反馈,不断精进。而往往很多人不缺乏改变的态度,却缺乏持续行动的决心。
比如,面对领导提出的新要求,当你觉得没错,应该这样做时,那你就从即刻开始,一天、一周、一个月……不断跟进自己,看有没有真正去践行。
如果这一周、一个月里你都有认真做到,那肯定会有不一样的反馈;如果没有做到,或做得不好,就要及时改进,看是否需根据情况实时调整。
当然,这个跟进过程除了靠自律外,也可以主动寻求外力。比如,定时向领导汇报,一方面让领导及时了解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汇报发现自己的问题,通过这种领导式的“监督”,尽可能让自己实现目标。
写在最后:
知道,就要做到;做到,就要有结果。
想要知行合一:
认知是基础,避免“信息超载”,做到精而专;
态度是动力,学会给思维开“绿灯”,保持开放心态;
行为是结果,不断跟进与复盘,反复练习,让质变发生。
你觉得呢?
上一篇 : 百度李彦宏文心一言的发布会,感触颇深
下一篇 : 碧桂园债务暴雷:会是下一个恒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