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广告1

相关热门文章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两会“把脉”光伏产业“发烧”后遗症
    时间:2012-03-12
“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政府工作报告中这句措辞严厉的话,引起部分代表委员的关注。

太阳能光伏、风电发展太快了吗?我国将制止太阳能产业扩张吗?部分代表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制止是为产业合理有序的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认为,政府工作报告的本意应是指相关制造业,而不是指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这两个产业。

“报告提出‘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应该是说要制止这些行业低水平产能的扩张,不是要制止行业的发展;相反,还应该在合理有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经信委主任王海林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明确表示,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对于实现工业转型升级、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均具有重要意义,应该继续大力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能源环保研究所所长赵立欣则认为,近几年,各地在吸引、上马太阳能光伏项目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自身的条件和资源禀赋。“由于国家设立的重大项目往往有大笔资金支持,各地方为了争取资金,出现了盲目上项目的情况,直接导致了产能过剩和低水平竞争的‘发烧’症状。”

去年下半年以来,受美国“双反调查”和欧债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导致价格暴跌,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大多正在“受冻”。“四川有7家企业,但有5家企业逐步削减了产量,到11月份就停工了。”王海林说。

“发展不是太快了,而是太慢了”

“因为过度依赖出口,晶硅产品在国际市场卖不动了,大家就以为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都不行了;从银行贷不到款了,原本积极性很高的地方政府也放缓了发展速度,这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打击是致命的。”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向记者倒出了“苦水”。

“其实整个行业才刚刚起步,真正的发展高峰远没有到来。不是我们发展太快了,而是有的地区、有的企业太盲目,同时国内市场应用太慢了。”李河君说。

对于当前太阳能光伏产业刚起步就遭遇的困境,行业专家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行业初期发展存在盲目性,二是对海外市场依存度过高,三是缺少核心技术。

“这一现象和几年前蜂拥而上的‘风机制造热’颇为类似,但‘光伏热’市场主要在海外,且集中在欧洲。当欧洲经济遇到问题,90%以上产品依赖出口的晶硅制造企业就出现了产能闲置、产品积压、资金链断裂。”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徐征说,对外部市场依存度过高,不利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应加快国内市场应用。

国家能源局的报告称,截至2010年全球光伏发电累积装机容量达到了4000万千瓦,年增长率超过50%;《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指出,近年来国内光伏市场逐步启动,装机量正在快速增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发展规划报告也认为,未来10年我国光伏发电将呈“爆炸式”发展,2015年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达到2500万千瓦。

王海林认为,那些既没技术优势也没资源优势、盲目发展起来的企业,如果不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最终将被淘汰;但对于有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的企业,很有希望继续做大做强。

“能否发展好,技术、资源、政策、市场都很重要”

根据李河君对市场进行的测算,如果我国现有近500亿平方米建筑面积能拿出20%建设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就将形成10亿千瓦的市场装机容量,相当于新增368个葛洲坝电站或45个三峡电站,并带动玻璃、电气等20多个行业发展。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前景是广阔的,但能否发展好,技术、资源、政策、市场都很重要。”李河君说。

“国际市场的多晶硅价格从每吨七八十万元掉到20万元左右,四川仍有两家企业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其中有一家是因为技术先进,每公斤多晶硅耗电量能控制在130度左右,价格降到每吨20万元仍有利润空间;另一家处于水电富集地区,资源优势明显。”王海林介绍。

他还建议,引导太阳能光伏产业有序发展,政策上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制止新项目上马,“应该鼓励新增加一些有技术、有资源的项目,同时支持落后产能的改造升级。”

《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坚持并网发电与离网应用相结合,支持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应用系统、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等应用,开发多样化的光伏产品”,以加快启动国内光伏市场。

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则认为,以前太阳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但现在核心原材料多晶硅的国产化程度已经超过50%,很快就能实现自给自足,“我国太阳能光伏市场全面启动已经具备相关条件”。

刘汉元建议,应进一步完善“金太阳”补贴政策、细化上网电价政策,加快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完善,进一步健全太阳能光伏产业金融服务体系,让国内市场尽快全面启动起来。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