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介绍
- 课程介绍
- 课程大纲
- 课程对象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这三本好书,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的喜爱,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特别是《三国演义》这本书,不仅我们中国人把它当成宝贝,不断地吸取其中的道理,而且整个亚洲都深受其影响,有些国家甚至还把它列为教科书。取名叫做《三国演义》,就说明它不是历史,也不是故事,更不是小说,而是要透过三国里面的众多人物,把这个“义”字活生生地“演”出来,让我们知道公义的要紧、正义的重要,还有道义的神圣。公义、正义、道义,都有一个共同的“义”字,而这个“义”字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视的精神,用现在的话来讲,那就是凭良心、讲道德、重伦理。
第一部分
诸葛亮下山,实际上从郭嘉早死,就已经开始。如果郭嘉不死,诸葛亮下山,岂不是等于和郭嘉对决,有什么意思?在曹操的众多谋士当中,郭嘉是他最为欣赏的一位。初次见面,畅谈天下大事时,曹操便称赞他是建立大业的好帮手。郭嘉死时,才三十八岁。曹操大哭说:“奉孝死,乃天丧吾也。”郭嘉追随曹操十八年,却英年早逝。曹操应该好好想一想,为什么那样厚待关羽,还是留不住他?为什么这样神算的郭嘉,却死得这么早?是不是自己的品德不修,才有这样的结果?可惜他并没有。
第二部分
曹操接受程昱的建议,模仿徐庶母亲的字样,写一封家信,把徐庶骗到许都。徐庶精于计策,反而为计策所害,可见旁观者清,而当局者迷。也可能他是将计就计,用母子天性再一次打动刘备的心,说明自己居于母亲的安危,不得不离开。刘备不敢勉强把他留下来,却又万分舍不得他离去。徐庶这才走马荐诸葛,把孔明推荐给刘备。徐庶事母至孝,但是这样一来相当于间接害了母亲,于是他下定决心,终生不为曹操出任何计策。
第三部分
葛亮未出山之前,已经将当时的重要人物,当做个案,分别加以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当他为了联吴抗曹,随着鲁肃来到东吴,和群儒见面时,由于对各人已有深入的了解,所以有问必答,而且声势惊人。东吴诸君想考考诸葛亮的学问,请教他治什么经典。他毫不畏惧地说出读死书无用的观点,把大家气得说不出话来。孔明的意思是读书必须明白道理,而且用在日常生活中,才有价值。
诸葛亮下山,实际上从郭嘉早死,就已经开始。如果郭嘉不死,诸葛亮下山,岂不是等于和郭嘉对决,有什么意思?在曹操的众多谋士当中,郭嘉是他最为欣赏的一位。初次见面,畅谈天下大事时,曹操便称赞他是建立大业的好帮手。郭嘉死时,才三十八岁。曹操大哭说:“奉孝死,乃天丧吾也。”郭嘉追随曹操十八年,却英年早逝。曹操应该好好想一想,为什么那样厚待关羽,还是留不住他?为什么这样神算的郭嘉,却死得这么早?是不是自己的品德不修,才有这样的结果?可惜他并没有。
第二部分
曹操接受程昱的建议,模仿徐庶母亲的字样,写一封家信,把徐庶骗到许都。徐庶精于计策,反而为计策所害,可见旁观者清,而当局者迷。也可能他是将计就计,用母子天性再一次打动刘备的心,说明自己居于母亲的安危,不得不离开。刘备不敢勉强把他留下来,却又万分舍不得他离去。徐庶这才走马荐诸葛,把孔明推荐给刘备。徐庶事母至孝,但是这样一来相当于间接害了母亲,于是他下定决心,终生不为曹操出任何计策。
第三部分
葛亮未出山之前,已经将当时的重要人物,当做个案,分别加以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当他为了联吴抗曹,随着鲁肃来到东吴,和群儒见面时,由于对各人已有深入的了解,所以有问必答,而且声势惊人。东吴诸君想考考诸葛亮的学问,请教他治什么经典。他毫不畏惧地说出读死书无用的观点,把大家气得说不出话来。孔明的意思是读书必须明白道理,而且用在日常生活中,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