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广告1

相关热门文章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废掉自己只需这5招
    时间:2024-02-06

废掉自己只需这5招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许多人都在为了生活而奔波。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人却逐渐丧失了往日的斗志力,逐渐走向“废柴”。
正如网上的一句话:“假装式努力,习惯性躺平,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那么,人是如何逐渐废掉的呢?
以下5大特征或许能告诉你真实原因,反省自测看你中了几条!


01, 舒适区躺平
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体验:
每天清晨醒来,就已知道接下来的一天将如何度过,并安然地沉浸其中,对任何突如其来的改变都感到害怕。
心理学家揭示了这是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常常会有三个圈层:最内层是舒适区,向外一层是成长区,最外层则是恐惧区。
许多人面对变化之所以感到害怕,是因为他们避开了成长区,直接从舒适区跳到恐惧区。这种跳跃让他们无所适从,进而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感。
然而,真正的潜力只有在成长区中才能被激发,从而达到最佳状态。
而当你固守舒适区不愿去尝试,当变化来临时你只能被迫挤到恐惧区。只有勇敢地走出舒适区,才能真正地实现成长。
比如,马云选择英语作为自己的专业,但最终尝试了互联网商业创业,他也同样跨出了舒适区,进一步为他铺就了阿里巴巴的道路。


02, 思考力丧失
网络的迅速发展,无疑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但随着对碎片化信息的依赖,搜索引擎早已成为我们思考的代替品。
当我们聚焦某个话题时,每个人都可以插上一嘴,但真轮到让你透过表象看本质时,却瞬间哑口无言,说不出一二三来。
这种无需用脑,即可获得信息的“快餐式”消费,让我们渐渐习惯了浅尝辄止,就好比快餐店里的汉堡——大是挺大,但没啥营养。
那该如何避免呢?
我一直坚信“青铜输入,王者输出”。
输入知识固然简单,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其高质量地输出。
就像我做课件,得反复修改、打磨,还得想着怎样讲才能让这些高深的理论变得接地气儿,让学员一听就懂,你得不断升级、优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大脑的功能在于用进废退,无论曾经多么优秀,一旦停止学习和思考,竞争力便会逐渐丧失。
以犹太民族为例,他们每人年均阅读64本书,深知知识需不断复习与使用,否则即便学了20年的知识,也会在两年内迅速遗忘。
在这个机器人承担一定的任务、AI技术深入各行各业的时代,我们必须不断更新专业技能,强化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
有句话说得好:“在21世纪,真正的文盲并不是那些不会读写的人,而是那些不懂得如何学习、适应新技能的人。”


03, 追求即时满足
在这个手机普及的时代,人们往往容易沉浸在虚拟世界中。
短视频、网络热点,还有电子游戏,无一不在争抢我们的时间。
尤其是电子游戏,它的即时反馈机制——无论是升级、强化装备,还是提升战斗力——都给我们一种“投入即有回报”的错觉。
然而,正是这种即时满足感,渐渐让我们陷入了虚幻的快感中,一步步走向“娱乐至死”的境地。
不仅消磨了意志,更在无形中扭曲了我们的价值观,甚至加剧了自身的负面情绪。
这时,不妨选择一种“即时补给型”的方式来寻求高级快乐。
比如健身打卡、学习新技能,它们或许不会立刻带来显著的效果,但能够让我们在不断充电和坚持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努力和坚持所带来的延迟满足感。


04, 假装式努力
正如雷军所说:“别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你战略上的懒惰!”
现实中,这种盲目勤奋的现象比比皆是。
有人看到同事采用A方法完成方案,你便不加思考地效仿,结果却适得其反;有人看到别人报名参加学习班,你也盲目跟风,最终只是徒劳无功。
这种看似勤奋的行为,实则是一种懒惰。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真正地高效勤奋呢?
哈佛大学的一项长达25年的追踪调查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该调查发现,那些有着清晰且长远目标的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将发生巨大变化,几乎都成了行业佼佼者。
一个人的上限,并非由努力程度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学习方法和深度思考的定位。
而要实现深度思考和高效勤奋,我们可以借助“冰山模型”来透视事物的本质。
通过不断挖掘、反复思考事件发生的规律和未来趋势,我们可以更好地规避错误、把握机遇。
同时,运用SMART法则来设定清晰、可度量的目标也是关键。
只有明确目标、持续努力,并不断优化方法,我们才能在长期主义的道路上取得真正的正循环。


05, 习惯性拖延
“科比见证凌晨4点的洛杉矶”、“搜狐CEO张朝阳一天仅睡4小时”这类词条曾爆火网络。
从张朝阳的时间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日程从凌晨3点开始,一直忙碌到深夜24点才回家休息。
这些成功人士的时间管理令人钦佩,他们高效利用时间、拒绝拖延、迅速行动。
然而,现实中许多人却饱受拖延症之苦。
买书不读、定闹钟不醒、办健身卡不用……这些行为背后都反映出一个人行动力的缺失。
我们常常将未能成功的尝试归咎于外部因素,但实际上,真正的问题往往出在我们自己身上——因为我们迟迟未能迈出第一步。
帕金森定律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任务的完成时间取决于我们分配给它的时间。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给自己过多的时间去完成一项任务,那么很可能会不自觉地拖延。
因此,要解决拖延症问题,关键在于合理安排时间和提高行动力。
对于那些看似庞大、难以入手的任务,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五分钟法则”。
将任务划分为若干个五分钟单元,逐步降低难度,减轻心理压力。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提高效率。
行动起来,才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不要让拖延成为阻碍成功的绊脚石。


写在最后:
人一旦安居现状,没有了危机,没有了内驱力,就会被一步步的废掉。
审视自己,一旦出现以上5类情况,及时悬崖勒马!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