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中层管理:能力很强的下属工作越来越
- 执行力就是让一个班拥有一个军的战斗
- 有一种事,上帝也无能为力
- 重点,只有一个
- 职场上,那些工作能力很强的人
- 有一种自豪,“大王”叫我来开会
- 有一种低情商的沟通,叫习惯性反驳!
- 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叫1天25小时
- 认知差异:这道面试题太奇葩,居然没
- 认知差异:这道面试题太奇葩,居然没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职场中,有这么一种人,他们只要一开口就能镇住全场,三句话就能让老板点头如捣蒜,五句话能让甲方放弃五彩斑斓的黑。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类能力超群的人,往往具备一些共同的特点。今天,我就将这些特点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为各位在职场中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01
快速抓重点
“这个方案字体不够统一,页边距要调整,图片分辨率太低……”当职场菜鸟还在为PPT的配色纠结不已时,高手早已将核心数据稳稳地摆在了老板的桌上:“用户增长300%的关键在于这三个渠道,建议明天就果断砍掉无效投放。”
职场中,最容易误导人的“毒鸡汤“莫过于“细节决定成败”。那些抱着"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完美"信念的人,往往死在起跑线上。真正的高手都深谙先完成再优化的厚黑学——就像写代码,先让程序跑起来,再慢慢调bug,总比卡在变量命名要优雅这种哲学问题上强一万倍。
某互联网大厂流传着个经典案例:张三和李四同时做竞品分析,张三花了三天把对手官网每个像素都研究透,李四用两小时抓取了对方三个月的销售数据。当张三还在纠结"他们按钮颜色是不是抄袭我们"时,李四已经拿着转化率曲线图去要预算了。
02
结构化表达
"就是那个...怎么说呢...反正情况是这样的..." 当你听到有人用这种车轱辘话来折磨你的耳朵时,不妨默默选择离开。真正的高手说话,永远是结论先行,逻辑层次分明。
比如,在汇报工作时,他们会先清晰地表明:“这个项目能够带来200万营收,但需要追加50万预算。”然后再有条不紊地分点解释:“为什么能带来200万?因为市场缺口大、竞品实力弱;为什么需要50万?因为要增加人手、购买设备。”
某500强企业做过个残酷实验:把同样内容的汇报,一个做成20页PPT详细阐述,另一个只有3页框架图。结果前者让听众集体睡着,后者让CEO当场拍板。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人的注意力 span比金鱼还短,你必须在黄金7秒内扔出王炸。
结构化表达的终极奥义,是让每个字都成为精准制导的导弹。就像乔布斯发布iPhone时那句"一个大屏+一个home键+一个苹果logo",简单到三岁孩子都能记住,却定义了整个智能手机行业。
03
善于信息整合
现在这个时代,信息多到让人窒息。每天看100篇公众号、刷50个短视频,最后脑子里只剩一句:“我到底该信谁?” 这种人,往往被信息牵着鼻子走,成了“信息的奴隶”。
高手则不同,他们能把海量信息变成自己的“知识武器库”。“信息不是知识,能为我所用的信息才是知识。” 比如,做市场分析时,他们不会盲目收集数据,而是先定义“关键指标”:用户画像、转化率、复购率。然后从100份报告里,只挑最相关的10份,快速提取核心数据,形成自己的判断。
我有个做投资的朋友,有次看一个新能源项目。别人都在纠结“技术路线是否先进”,他却先查了两件事:第一,政策补贴什么时候到期;第二,竞争对手的产能扩张计划。最后他得出结论:“这个项目现在赚钱,但两年后补贴一退,肯定亏。” 结果项目果然在补贴退坡后暴雷,他躲过一劫。
04
数据敏感度高
有些人做决策时,全凭“我觉得”“应该吧”“可能行”等主观臆断。这类人,往往会被现实无情地打脸,因为“你的感觉,可能只是你的偏见。” 比如,销售说:“这个月业绩不好,因为客户预算紧。” 但数据可能告诉你:客户预算没变,是你的竞争对手降价了。
高手做决策,永远“让数据说话”。哪怕只是简单统计,也能帮你避开“拍脑袋”的坑。比如,做用户调研时,别只问“你满意吗”,而是问:“你给我们的服务打几分?1-10分,你选哪个?” 然后统计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找出“最不满意”的点。
某个公司做用户调研,产品经理说:"用户好像更喜欢红色按钮。"设计师反驳:"我觉得蓝色更高级。"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市场部拿出数据:红色按钮点击率比蓝色高23%。这场争论瞬间平息。
这让我想起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的要求:"所有决策必须基于数据,而不是意见。"(All decisions should be based on data, not opinions.)真正的高手都明白:数据是最可靠的盟友,它能帮你避开主观偏见,让决策更有说服力。
05
习惯性复盘
"吃一堑长一智"是普通人,"吃一堑长十智"才是高手。我认识的某互联网公司CTO有个习惯:每个项目结束后,无论成功失败,都要开复盘会。
他会问三个问题:
1、哪里做得好?(值得复制的经验)
2、哪里做得差?(必须避免的错误)
3、下次怎么做更好?(优化的方向)
有次他们团队做活动推广,效果不如预期。复盘时发现:虽然选对了渠道,但投放时间全在工作日白天。下次他们调整为晚高峰和周末,转化率直接翻了三倍。
正如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所说:"复盘就是把做过的事情重新推演一遍,避免重复犯错,找到新的方法。"真正的高手,都懂得把经验变成可复制的方法论,而不是让它烂在脑子里。
06
问题带方案
有些人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我不会”“这太难了”“你帮我吧。” 这种人,往往被贴上“没担当”的标签,职场不是学校,没人有义务教你。
高手则不同,他们遇到问题,永远先想解决方案,再提困难。比如,领导说:“这个需求做不了。” 他们不会说:“好吧,那我没办法。” 而是说:“我试了A方案,但遇到X问题;B方案需要追加资源,但能解决80%的需求;建议选B,因为……”
我以前有个做技术的同事,有次系统崩溃,领导急得跳脚。他没慌,而是说:“我查了下日志,可能是数据库连接池满了。现在有两个方案:第一,重启服务,但会中断5分钟;第二,优化连接池配置,需要10分钟,但不影响业务。建议选第二,因为……” 领导当场说:“就按你说的办!”
✎写在最后
这六种能力,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但只要你肯练,一年就能甩开普通人三条街。记住:“职场不是拼谁更聪明,而是拼谁更会——会抓重点、会表达、会整合、会用数据、会复盘、会解决问题。”
下次开会时,试试先说结论;下次做决策时,试试查查数据;下次遇到问题时,试试先想方案。你会发现:“原来,我也可以成为那个一开口就知道能力很强的人。”
上一篇 : 你也在被窒息领导微观管理吗?
下一篇 : 当领导后,这4个人就别联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