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广告1

相关热门文章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难听的话,说得真一点;好听的话,讲得假一些。
    时间:2023-05-26

难听的话,说得真一点;好听的话,讲得假一些。

在职场中,我们总会本着不得罪的原则,只捡好听的话说,这看似比较真诚,可总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比如,领导对下属的某些做法有些不满,想用话来点醒他,但又考虑到下属的情绪问题,多数人的思维便是褒扬+声明,一顿输出过后,然后声明:“我没别的意思……”。
这句话看似是替对方着想,给他打预防针,同样也维护了自己老好人的形象。然而,在下属眼中,越声明没别的意思,对方感受到的全是别的意思,越强调无意冒犯,人家越觉得你有意而为之。
这种“先褒后贬”式的沟通思维,往往会害了你。今天说一个反常识的沟通原则“先贬后褒”——难听的话,说得真一点;好听的话,讲得假一些。


一、 阿伦森效应。
心理学家阿伦森曾做过这样一组实验,他将实验者分为ABCD四组,分别让他们对固定人群的种种行为给予不同评价,从而观察人们对哪一组的评价最具好感。
A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
B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
C组:根据情况先褒后贬。
D组:客观分析先贬后褒。
经过多次反复实验,阿伦森最终发现,绝大多数人在他人的建议面前,竟然非常容易接受D组“先贬后褒”的,而对我们日常“先褒后贬”这一惯性思维,却无比反感。
造成人们发生这种心理变化的,其实就是源于内心的挫败感。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人们一定的挫败心理。然而,当从褒奖逐渐转为贬低,内心的挫折感会陡然增大,很容易引起不悦和反感的情绪。
所以,在日常沟通中,我们常常会陷入“先褒后贬”式的思维,本想着是为了照顾对方的情绪,再一步步递减,可最终却让人家从言语中挑出刺来。

二、难听的话,说得真一点。
当我们在说“难听”的话时,任何人都不想被教育,这时我们可以主动的向对方坦白:“我知道我的建议可能会冒犯你,所以我也在纠结怎么跟你讲比较好,你不妨听一下......”这种你先讲出来的“有意识的冒犯”,反而能够传递出你无意识的友善。
同样,当你为自己所说得话,提前跟对方打好预防针,而非做铺垫,这样他们在听得时候也会从心理做好准备,不至于沟通时产生情绪上脑。

三、好听的话,讲得假一些。
好听的话讲得假一些?这是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比如下属完成了某项任务,说些好听的,你会怎么说呢?很多管理者怕自己的夸奖使得员工膨胀,所以会选择欲扬先抑:“我把任务交给你时,也没想到你能完成地这么顺利,没想到某某能力这么强,完成的很不错。”
说的可能都是真心话,但听的人不一定会觉得舒服。这就像给人一颗糖,再打一巴掌,人家只会暗中反复纠结那一巴掌,不会记住那颗糖。
所以,好听的话假一些:“刚下任务时我的确不放心,但综合了你的能力,还是选择让你试一试,完成的不错,继续保持”,看似夸夸其谈没有真正落地,但听着却很让人舒服。

写在最后:
在职场沟通,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们要有尝试一些逆向思维,不跟对方的节奏去走,不按常理出牌,这时你就对了。当然,也要控度,凡事物极必反,让人不欢而散。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