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广告1

相关热门文章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人与人的差距,不在于学历和能力,而在于…
    时间:2023-08-17

人与人的差距,不在于学历和能力,而在于…

《教父》当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你知道吗,你的每一个选择,其实都源于你的认知。
认知,决定做事态度;态度,制约自身行为;行为,促使付诸结果。
正如,猎豹CEO傅盛曾说:“最大的竞争差异,在于认知,只要能够突破思维障碍和思维边界,就能够变成不一样的人。”
字节跳动的创始人张一鸣,也极力主张认知这一差异。他说,认知能力是决定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其他生产要素,比如钱、人等等,都是可以构建的,但人对事情的认知是根本性的。
认知是什么?就是我们对世间万物的看法。你对世界怎样看,你就会怎样做。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那怎么判断方向,靠的就是认知。
今天我们就聊一聊思维认知那点儿事。

1. 认知,决定做事态度。
在给学员上课时,我曾讲过3个石匠的案例,相信大家对这个寓言故事也不陌生。
故事是这样的:
某天一位过路人,发现石匠三人都在低头工作,虽然做着同样的工作,但他们所卖的力气显然不一样。
过路人便装傻去问:“你们弄这些破石块干什么?”
心不在焉的石匠1猛然抬头,犹如怨妇抱怨道:“搬石头,为了谋生。”,每走一步,便叹一口气。
过路人又看了眼石匠2,他一边不停地凿石块,一边回答:“在修理这些石块,我要做最好的石匠修理工”,他笑着讲完这些。
这时石匠3二话不说,直接把他拉了过去,随手指着一堆烂石头:“你看,那就是我要为大家建的房子,我相信它是最美的房屋!”,满眼憧憬的指着那座还没有地基的房屋。
虽然石匠三人,看似做着同样的工作,但他们的思考方式则完全不同,产生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假设你是这3个石匠的领导,哪一个让你最担心,哪一个让你最放心?
我想,答案不言而喻,石匠3最让人放心,石匠2最让人担心,为什么呢?
石匠1: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坐一天班混一天报酬。
石匠2:技能为本。把技能奉为本质,对本职工作充满激情,可以确定的是,他会把每块石头雕刻的异常精美,这是他的优点。但这种过于埋头苦干,单纯对技能的追求,可能还会导致忽略其它,因此制约着自己的发展,同样这对团队的整体目标也不一定有利。
石匠3:目标清晰。他不是好高骛远,也不是不安心于本职工作,而是通过现象看本质,在更高、更深层次准确把握理解自己的本职工作。不仅如此,他还明白石匠的工作是为了建造美丽的房屋,这是组织期待的最终成果。因此他的专注点不在个人成果,而是如何将个人成果在组织中体现,为组织成果做贡献。显然,他会走向更高的岗位。
显然这3个石匠的思维差异,导致了他们不一样的工作态度。
(1)打工者思维
“打工者思维”比较固定,比如,我做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我做是为你而做。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去完成领导下达的任务,所以上班就很痛苦。
(2) 成长型思维
有“主人翁”意识,做自己的老板,为自己而打工,能够找到自身的价值存在。
当面对领导的严苛要求时,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他会觉得这是一个快速成长的机会,因此更加虚心请教,精益求精。而有“固定型思维”的人,他会觉得这是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事,继而继续摆烂,甚至破罐子破摔。
你看,不一样的思维,决定了不一样的做事态度。
工作往往是痛苦的,但当你转变思维,摆正自己的心态,它也是一个自我审视的机会,能够让你从中找到自身价值,从而利益最大化。通过审视,我们最终能变成什么样的人?

2. 态度,决定自身行为。
态度,决定了一个人付诸工作的行为,能否做好这件事,态度的占比非常大。
我曾有一个下属,每天反复跟他强调重视手中客户,多做背调,常加联系,他口头答应的非常爽快。可到最后,你去问落地效果如何,却发现他什么都没做,也说不出一二三来,甚至当你问他为什么不做,他总有一堆理由去反驳你。
这时真的让我很无语,你看这是能力问题吗,显然不是,这是工作的态度问题。懒得去盯老客户,不去拓展新客源,空等西北风,拿什么来做成交呢?
我一直认为,下属70%的能力问题,其实都源于态度。
如果他足够重视,那么无论新老客户,他肯定会想法去成交,不放过每一个潜在的客源。即便对方表示拒绝,那么他也不会一杆子打死,反而会更积极的行动,去思考方法和策略,努力做到超出自己的交付目标。
同样在遇到困难时,有态度的下属也不会闭门造车,而是会懂得及时沟通,及时汇报,让领导了解具体情况,不至于最后被打的措手不及,无法翻身。
在职场,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行为。有了态度,万事便会多想一步,也仅仅是这一步,就能决定落地效果如何,你的能力边界在哪。

3. 行为,促使落地结果。
行为,决定了你的最终交付结果。要想保证自己的结果准确,就必须确保你的行为是有效的,那怎样做才能行之有效呢?
(1)结果导向。
每做一件事,必须以结果为导向,聚焦结果,时刻保持目标感,避免做无用功。
就像前面提及的石匠,每个人都做同一件事,但有不同的目标,最终导致的努力方向肯定是不同的。
在工作中,要理解领导所期望的达成效果,把自己的目标和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做正确的事,才会让自己走的更远。

(2)多做1%。
不管是走对方向,还是做了正确的事,它并不一定能够让我们走向成功,关键还要比别人多做1%。
就像稻盛和夫说的:“不要因为自己的工作已经完成99%就觉得可以放松,真正决定成败的,往往是那最后的1%。”
在职场,要懂得如何在最后的那1%中追求臻于完美。要把眼前的工作,做到能力范围内的最好,能做100分,就不要只做99分,这是区分平庸和卓越的关键要素。
因此,每次在做完一件事时,再多做1%,这样日积月累,你就可以把对手甩得很远。

(3)日日精进。
日复一日的精进,提升自己的执行力。
孙正义认为:“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永远比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更好。”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提升执行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哪怕是同一件事,也要一次比一次精进,朝着目标结果不断思考、不断调整。
有句话说的好: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是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是赢家。

写在最后:
认知能力不足,就可能选不适合的专业,干不合适的工作,嫁不合适的人,认识不合适的朋友......有的人感叹命运不公,其实哪有什么不公,有的只是认知的高低,导致结果的不同,人生的不同。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