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47151
课程价格:¥30000/天
课程时长:2 天
课程人气:343
行业类别:行业通用
专业类别:财务管理
授课讲师:俞勤
(一)个税改革政策解读与筹划 1. 新个人所得税法的十二大变化详解。 第一、完善纳税人分类,调整居民与非居民判断口径,合理分配我国的税收管辖权。 第二、调整所得分类,明确对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 第三、依据税收法定原则,删除“其他所得”项目。 第四、优化调整税率结构,合理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 第五、提高综合所得基本费用减除标准,不再保留专门的附加减除费用。 第六、第一次设立专项附加扣除,提升居民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支出扣除空间。 第七、确立综合所得的计算规则。 第八、明确公益慈善捐赠扣除口径:限额扣除+全额扣除。 第九、增加反避税条款 赋予税务机关纳税调整权立。 第十、完善纳税申报制度设立预扣预缴制度。 第十一、税收优惠权限进行必要调整,明确国务院减免税权限并要求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十二、健全个税改革相关的税收征管制度。 案例1-3 解读1.按月度预缴时使用月度税率表。 (1)新税法过渡期政策解读。 解读2.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二(预扣预缴劳务所得税率表) 案例4-6 (2)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方向与思路。 案例7-10 解读3. 2019年个人所得税综合计算。 2. 2019年《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详解。 (1)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有哪些途径? 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 (2)纳税人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有哪些报送方式? 纳税人如何通过远程办税端、电子模板或者纸质报表等方式,向扣缴义务人或者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个人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3)纳税人进行专项附加扣除具体如何操作? 首次享受时应当填写并向扣缴义务人报送《扣除信息表》,同时留存相关备查资料。 享受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的纳税人,由其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自行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扣除。 (4)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如何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5)如何填税表?报送什么信息?留存什么资料? 纳税人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应当如何填报?哪些资料需要留存备查? 纳税人享受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应当如何填报?哪些资料需要留存备查? 纳税人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应当如何填报?哪些资料需要留存备查? 纳税人享受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应当如何填报?哪些资料需要留存备查? 纳税人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应当如何填报?哪些资料需要留存备查? 纳税人享受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应当如何填报?哪些资料需要留存备查? (6)专项附加扣除怎样计算时间? (7)纳税人提供有关专项附加扣除的信息是虚假信息怎么办?税务机关如何处理? (8)法定其他扣除怎么扣? (9)工资薪金所得如何按累计预扣法进行预扣预缴? 解读4.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适用)。 案例11-15:新个税计算综合举例。 (二)社保入税政策解读与筹划 1. 社保归税,如何做到个人、企业、国家三赢? 案例16:高薪金、低社保是如何操作的? (1) 二元体制难保足额征收。 (2)社保缴费基数不足,主要表现形式有四种。 案例17:广东省2000年开始由税务部门征收社保费。 (3)七种常见规避社保的方式在2019年不可取。 2. 社保费缴纳的筹划方向 (1) 社保虽然是“费”,但是它却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社保入税”比照纳税进行管理,名“费”实“税”。 (2)社保缴费筹划的方向与思路主要有四种。 (3)误区:聘用临时工不需要缴纳社保。 案例18:建筑企业雇佣农民工如何缴纳社保? 案例19:企业以非全日制用工方式聘用的人员如何缴纳社保? 案例20:为什么经营性股东在一定范围内发工资比分红更划算? 3. 减少企业负担刻不容缓。 解决方案与企业缴费比例与成本测算。 案例21:社保缴费比例应当如何降低? 案例22: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多少最合适?
管理学博士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博士生指导教师 中国注册会计师 高级审计师 能力证书: 1993年获得中国注册会计师证书,同年加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签字注册会计师。 1996年赴英国研修,获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证书。 2000年获得高级审计师证书,同年加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兼职情况: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中国会计学会会员、中国管理会计学会常务理事。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专家委员会专家。 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客座教授、高级培训师。 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客座教授、高级培训师。 国资委职业经理人研究中心客座教授、高级培训师。 信达投资公司、四川倍磊管理咨询公司、北京鹏翔管理咨询公司首席财务顾问。 英国《投资人》杂志自由撰稿人。 1996年至今,为160多家上市公司、中央企业做财务管理、会计、税收方面的培训、财务预测与规划、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设计以及其他管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