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27972
课程价格:¥/天
课程时长:2 天
课程人气:443
行业类别:不限行业
专业类别:健康养生
授课讲师:罗大伦
11月29日下午,一场《舌尖上的健康》讲座在西工区航空会议中心开讲,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中医学者罗大伦到场,通过观察舌头诊断市民身体健康状况,让数百名前来听讲的市民大呼受用。
洛阳晚报记者精心整理了罗大伦的部分语录,来看看是否能帮到您。
语录一
我们每次生气,可能没过多久就忘了,但咱的身体不会忘,每次生气都会在身体里郁结,最终集中爆发。
罗大伦说,曾有一对夫妇带着10岁的女儿来看“病”,这个小女孩在5岁左右时忽然不再说话,看了很多医院也没查出原因。
小女孩吃饭睡觉都没有事,看起来还很机灵。在罗大伦的仔细询问下,这对夫妇说出一件事情:家在农村的他们生子心切,但头两胎都是女孩,第三胎才是男孩。儿子出生没过多久,正照看儿子的他们发现,女儿忽然不说话了。
“小女孩‘失宠’肯定特别难受,有一天发现不说话能得到家人的关心,她还会张嘴说话吗?”罗大伦当即开出一个“药方”,让这对夫妇带孩子出去玩儿。没多久,这对夫妇打来电话说,女儿的“病”好了。
语录二
与其在生病时求医问药,不如注意日常养生。
罗大伦说,看看大家身边的百岁老人,他们有的大口吃肉,有的每顿喝点儿酒,照样身体倍儿棒。为啥?这些老人知道平时养生,该运动时运动,该休息时休息,劳逸结合,加上心态好,自然也就长寿。
语录三
一天喝10杯水才有益健康?
在讲座中,罗大伦进行了现场调查:都说多喝水有好处,很多专家也讲过,但大家知道一天要喝多少水才健康吗?
“8杯”“10杯”……台下听众立马回应。
谁说一天喝10杯水有益健康?罗大伦举出第二个案例。
有一年冬天,有对从国企退休的夫妇反映,俩人工作时身体都很好,退休后闲着却总出毛病。罗大伦去为老两口看病,进门发现夫妻俩一人抱着一个大水杯。一问才知道,这不是用来取暖的,而是用来喝水的。俩人严格按照一些电视讲座的要求,每天上午、下午各喝3杯水,晚上临睡觉时再喝3杯。
“据了解,每天喝10杯水是20世纪40年代一个外国人提出来的,但这说法适合所有人吗?”罗大伦说,人确实要多喝水,但饮食本身含有大量水分,每天只要补充适量水分就可以了。
迷信一些电视讲座,喝这么多水,运动量又小,水分无法及时排出体外,老人能不生病吗?
语录四
我们现代人,吃得比清朝的皇帝都好,正因为太丰富了,才导致多数人脾胃不佳。
“清朝皇帝也就吃点儿鸡鸭鱼肉,大不了厨子变着花样做这些食材,国力强盛时的皇帝也就吃点儿珍禽。”罗大伦说,大家看看,什么澳洲龙虾、挪威三文鱼……现在的人生活水平太高了,伙食比过去的皇帝都好。好多人不忌口,冷的热的一块儿吃,经常喝冷饮,就容易造成脾胃不好。
语录五
和医院里的各种大悲大喜相比,咱自己身体健健康康,高兴都来不及,有什么可郁闷的?
当说起怎么减小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时,罗大伦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罗大伦自嘲30多岁时才读博士,当时很多朋友都发家致富了,他也自卑、郁闷过一段时间。罗大伦读博士时有段在医院实习的经历,每天在医院看到很多生离死别。从那时候开始,他的情绪波动就小了很多。
罗大伦,原名罗大中。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被誉为中医新生代的领军人物。 罗博士一直致力于将古代的中医文化介绍给现代人,因此广泛地在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媒体上传播中医知识,曾出版了《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等八十多万字的中医科普著作,在《健康时报》等报刊长期撰写专栏文章,被评为“健康中国2012十大风尚人物”。 罗博士曾做为发起人之一创办了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并任主编,现兼任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特邀策划。 2011年,罗博士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了《大国医》系列,该系列深受电视观众欢迎,对中医文化的普及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罗博士也成为中医界少有的登上央视《百家讲坛》的专家,目前,罗博士已完成录制《百家讲坛》中医节目的第二部。 同时,罗博士曾经应邀在山东卫视的《养生》、北京电视台的《养生堂》等栏目主讲中医,是深受欢迎的中医文化主讲人。罗博士用生花妙笔,还原了一个个古代的神医,他们不仅有着神奇精湛的医术,更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古道热肠的义举。罗博士认为,中医是精神,是信念,更是人心。中医之道,即是生活之道,古代的中医智慧,可以启迪照亮我们的人生。
自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播出后,罗博士应各地要求,进行了很多场演讲,其中国内一些著名的商学院曾经邀请罗博士进行演讲,获得了较好的反响,还有一些省市的政府、单位邀请罗博士进行了讲座,深受听众的欢迎。 罗博士在讲述中医道理的同时,目前更将工作重心转向养心,致力于将国学养心智慧传播给公众,他认为,如果我们能以国学的智慧养心,那么,国人的心灵会更加宁静,身体会更加健康。 罗博士认为,国学中的儒、释、道讲述的“道”是一致的,只是表述角度各有不同,后世未能理解先贤真义,故导致歧义百出,各立门派。如果我们能够了解“道”的含义,则在生活和工作中将达到圆融无碍的境界。 目前,企业家现在压力较大,因此,养心已成为非常重要的任务。企业家可以从国学智慧中,汲取能量,提升自己的经营境界,这样可以获得更大的经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