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明老师简介

博客访问:324863
清华、北大网络营销总裁班创始专家,上海交大客座教授,厦门大学、 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西南财经大EMBA、MBA授课专家,中国第一届网络营销硕士专业——北航互联网营销与管理硕士专业特聘教授。 刘东明老师还担任腾讯智慧营销研究院专家、新浪内容营销奖..
刘东明最新博文
- 首届中原建材家居O2O发展论坛..
- 首届中原建材家居O2O发展论坛..
- 刘东明老师北京港澳中心移动互联..
- 汽车行业微营销怎么做?微汽..
- 汽车行业微营销怎么做?微汽..
- 刘东明老师出席台湾金手指网络奖盛..
- 陈一枬、刘东明、小二金光、尹敬业..
- 《中国网络营销年鉴》酒店旅游网络..
- 《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海航携手“去..
- 第五届金鼠标•网络营销大赛全面启..
刘东明主讲课程
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成熟,微信从2011年1月21日正式推出到今天,已经坐拥4亿用户,微信营销也成为最热门的营销方式。“微世界2013高峰论坛于”6月18日在中国山东德州“中国太阳谷国际会议中心”盛大起航。泰山管理学院院长马方、深圳左岸文化董事长杜辉、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清华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授课专家刘东明、中国政法大学宣传与舆情研究中心研究员金中一等30名移动互联网应用专家以及4000名企业家受邀出席,论道移动互联网微应用商业化。
微力量正在崛起!
2013年1月份微信用户已经突破4亿,业内预计到2013年年底,微信用户可能会突破5亿。明星公知,企业草根,纷纷转战微信平台。微信,改变了社交关系的模型,改变了二维码的关注方式,增强了社交圈的即时联系,也为企业定位精准客户了解用户需求搭建了窗口。微力量正在崛起!
移动互联网切糕如何下口? 过去的故事,那些微信的爱好者们 从2012年的8月,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微信让一群爱好者,连续发烧了几个月,至今依然高烧不退。 这里面不只是因为,强大的客户增长量,让众多的爱好者,看到了太多的“机会”。
1、先是微信公众号抢注,总觉得抢注个号就可以获得“知识产权”。 后来,若细看规则:“微信的公众号,运营权归注册用户,所有权归腾讯官方”。这一规则声明,碎破了深夜中注册者的美梦。
2、微信导航。做导航,开平台,上服务器,抢流量,做帐号应用投资。后来,流量上去了,服务器投资了,技术上开发也做足了。微信的端口却收缩了,可叹英雄步子快,难得要旨空中阁。
3、微信自媒体。“帐号的互推”“分享推广”“增加关注”把帐号当做媒介,也只能是脆弱的媒介。 后来,发现越来越多的媒介类竞争者加入,每个媒介竞争力都来自每个当下的内容。连续的媒介内容的难以支撑,成了媒介者的心病。终于发现,没有产品,人品,核心服务能力的自媒体,非商者必难成。
4、那些爱好者们。有人想“多群统天一”,有人想“多粉必多财”,有人想“有广告就有品牌”,有人想“不做技术接口研究没出路”。。。 后来,多群可以多群拒,多粉未能必多财,广告的自残力除朋友圈分享外,其他的全部亮起“黄灯”和“红灯”,到处碰灰,情何以奈?
5,那些所谓的成功案例们。 案例之所以成功,因为有结果。结果包括品牌的美誉度和持续的运营能力。有木有? 只有“执业者才可以成为职业者”。 一个动作,一次推广,一个活动,一个分解动作,都不构成一个成功案例。成功的案例是,至少在今天依然前行并持续增长的模式才算做是半个成功。 总结:过去的微信 人品不行,社交不利。 微信,是社交关系的反应。 微信,是持续执业的职业。 微信,最核心的是商业价值,你能给别人带来什么? 微信,最重要的是对方的体验,你给别人的感受是? 微信,绝不是爱好者天堂,而是执着价值和参与创造体验者的事业。
今天的现状,有人忙不过来,有人过来忙。 1、有人因为朋友圈的分享,而创造和得到了无限的可能,忙不过来,有钱有闲。 2、有人因为群的专注,线上线下,收获快乐,收获资源,收获体验,收获知识。 3、有人因为微的执着,专业专注,生活改变,事业导航,不断升级,跨步跃进。 4、有人因为微的传播,行施布道,贡献他人,普及科技,引导客户,创造成交。 明天的微信,谁是赢家? 1、没有战略的方向是危险的,只能尝试的行动,绝不可沉醉与自恋般的独梦其中。 2、没有资本的认可是脆弱的,只靠单打独斗,独步行走江湖,是会被时间所遗弃。 3、没有精准的定位是危险的,只靠朝三暮四,顾盼投机,最终会失去专一的属性。 4、没有清晰的产品是虚无的,市场和需求每时都在变化和演绎,不顺应,不成交。 5、没有系统思考的思维是没有竞争力的,移动互联网是一个生态,是人的心态,是社交关系的生态,是商业模式的生态,是成交体验的心态。
给你专家的指引: 1、从移动应用的战略角度去思考,你的战略,你行业的战略,你产品和服务的战略。 2、从投资者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投资你,你为什么接受投资?你们的沟通良好吗? 3、从你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到底你要做什么?为何要这样做?准备做多少年? 4、从你团队的角度去思考,你能提供给客户的是什么?是团队的共识是客户的强需求吗? 5、 从你的资源、经验和能力开始思考,你要创建怎样的系统,你具体这样的能力吗?你需要提升的是什么?你拥有的又是什么?你执着的未来画面是一个怎样的梦想,你愿意为此而付出多大的代价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