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林老师简介

博客访问:18885
中式精益系统管理构建专家和导师 亚太对等管代咨询创始人. 中国讲师500强和诚信品牌讲师 中国华誉奖最受欢迎讲师200强(153名) 中国华誉奖最具人气课程前10强(第4名) 中国民企培训落地百强资深咨询师. 被人力资源国际标准化组织评定为“职业经理人”资格 ..
陈万林最新博文
陈万林主讲课程
企业发展经历创业期、成熟期、成长期、发展期、飞跃期……等,所有企业均期望基业长青,有的企业从小到大,有的企业从弱到强,有的企业走向破产……。企业究竟追求先大后强还是先强后大呢?实践出真知!企业追求的应该是“强”后再追求“大”,是长期利益而非短期利益。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有核心竞争力。
中国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是中国式企业高层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也是制定企业战略的依据。然而,众多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出现了一系列不良现象,具体表现在如下1)各自为政,各自为战,各自为霸, 自以为是,谁也不服谁,思维理念不一,恶性博弈导致“窝里斗”,遇事出现抬杠现象,甚至排齐行为严重;2)封闭自己,不知道工作过程中的接口,沟通不到位,侧重上下级间的垂直沟通,忽视了对管理者工作具有更大影响的横向沟通与协调,企业陷入人际关系的紧张局面,报喜不报忧,怕得罪人;3)无目标,或目标不清晰,目标不测量,只干事或干活,不谈科学管理,出现问题互相扯皮,互推责任,每个人都找借口和理由来推诿工作,而非视问题为改善的机会,工作处于救火状态;4)不知何时考虑“对事不对人”,何时考虑“对人不对事”,何时“对事又对人”,没有做到客观、公正、公开、公平地开展各部门各岗位透明的管理工作;甚至出现这样的评价:能救火的为能人,而预防出现火种苗头的管理人员,视为“没事找事的人”,“简单事情搞复杂了的人”的偏见。不懂得预防问题发生的潜在管理价值。5)缺乏目标计划管理模式,不知制度如何设计,制度和流程、标准之间是什么关系,认为写在纸上是纸上谈兵,不抓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和落地执行,制度一堆没有人去看,只好靠人去凭经验或凭个人英雄或权力去指挥,领导累死了,下属郁闷了,仍然没有好结果。“重人治、轻法治”。对制度蔑视,企业团队执行力差,大部分管理人员都未将管理决议转达到中层、基层的执行人员。决议后无工作计划,无落实,无检查,考希望式的管理方法去指导,显得管理无力。
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如上所述的不良现象均有不同程度存在的通病,企业管理问题有其复杂性,但在复杂中固有简单性的规律,我们要从根源上去解剖,不是通过简单的机制建设就可以解决的。中国式的企业变革现状使我们再次深深认识到,管理变革必须要有2个驱动轮同步运行:一是企业文化改造,重点是抓人心、态度、改变人的理念、思想观念和习惯,用文化来感染人、影响人;二是将所有的规矩(制度、程序、规程、标准等等)转化为流程,及流程来管事、管过程、管行为,过程成功了结果也就水到渠成了。从建立小系统入手,进而逐步建立全面的管理控制体系,才能符合中国式的员工和管理者的国情。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管理的关键就在于取得两者的平衡。一个组织的流程、制度建设相对于企业文化改造来讲,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原因在于:流程、制度是理性、标准化的,它不因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可以在不同组织间进行复制,从而实现制度建设的批量化。而企业文化则是不可以在组织间复制的,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人员素质、工作环境、相关方、产品结构、管理方法等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它只能改造而不能批量化复制。并且,这种改造大多是在内部以内力方式来实现的,因为企业文化不能稼接或移植,它只能在企业内部播种,通过企业内部人员的“共识”而逐渐成长起来,至于能不能结出果实来,则取决于企业的土质及外部环境的好坏。另一个方面,一般来讲,制度导入所需的时间周期相对较短,当然,制度的固化是另外一回事,而企业文化导入或改造则需要漫长的时间,因为除了企业价值观的统一外,更需要有在企业价值观指导下的具体行为准则作支撑,否则,企业文化只有外在的“形”而无内在的“神”。很多企业在建造企业文化时,比较侧重于企业文化口号或企业活动的建设,视为文体活动、晚会、生日祝贺等就认为是建立了企业文化,甚至有的高等院校教授也将企业文化的定义说出若干的解释,导致众多企业老板不能真正理解企业文化究竟是什么概念?管理者错误地将文化活动等同于企业文化,认为给员工以利益、好处,就能建立起良好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具有凝聚力。这是对企业文化的误解,企业文化,其实质应是一种组织精神,它能唤醒员工内在的奉献精神,激励他们努力付出,并给企业带来生存价值和给员工带来工作和生活上的满足和快乐,提升幸福感,决定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究竟会全力以赴,还是敷衍了事。事实上,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推动力和执行力的“发动机”,它需要借助于具体的行动准则来实现,它必须根植于员工的思维导向和认同的管理理念的工作中,并指导员工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创造出价值观。正是基于上述几点原因,企业管理变革的结果一般是:控制力体系建设较为成功,而凝聚力体系(即企业文化改造)建设则不容易成功,这与企业内部是否具有正能量士气的管理氛围有很大关系。目前众多企业的老板是以个人文化来替代员工的文化,老板很强势,员工随老板的便,看老板的脸色和态度来行使工作,甚至晤性较好的员工能拍马自如,形成一种歪风邪气。而让有能力不想拍马的员工,感到“郁闷”,这样就会逐渐形成了小团伙,而不是小团队,哪还能谈得上优良的企业文化。我认为:“只要企业具有正能量的士气、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心态和科学化的管理思念和信仰,使全体员工形成共识的管理行为,建立起使企业老板、员工、客户、社会有福址的管理体系才能打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管理变革才有可以在企业获得成功” 。而是否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也决定了制度化建设能否在企
应该说,一个企业的推动与实施实际上是一场变革,变革的关键在于人,人的关键在于观念、行为、习惯。其中的难点在于人的习惯培养和观念认同、方法上有共识,发出同一个声音,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这就是企业所要坚持解决的基础任务———炼成优良的企业文化,只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帮助企业实现真正的变革。每一个优秀的企业都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不可能走得更远,什么制度、流程、程序、规程、标准、工具等将实施不下去的。因为,它必然会制约企业的制度化发展与建设。当前,中国式的公司出现的各种管理症状和问题,也有力地说明了,企业已经到了必须对企业文化进行改造的时候了。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中国式的企业文化建设长期落后的瓶颈。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其次,因为企业高层的不重视,形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特别是企业文化职能)的弱化。甚至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为了避开没必要的麻烦,也就和老板一同“糊稀泥”了。企业高层认为组织娱乐活动、筹办宣传橱窗、监督员工工作、办理招聘、辞退手续等,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如果只有这样的话,人力资源部门就不能得到自己应有的地位。杰克•韦尔奇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力资源的负责人应当是任何组织中的第二号重要人物。”再次,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塑造,企业高层就有可能做出有违组织精神的事情来。如在一个推崇制度管理的企业,可能在企业高层身上发生人情化管理事项,人情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及情商管理是有着不同的管理要求,请企业管理者要多加思考?在一个要求创新的组织中,管理者出现任何一点差错,都有可能得到上级的严厉批评,在一个倡导公平、公正的企业,可能出现按资论辈的情况等。同时,企业高层也不会意识到自己负有传播企业文化的职能,而把每一次同下级或员工的邂逅都作为传播企业文化的机会。这些均是高层或最高管理者的管理思维瓶颈问题?
二、能解决问题就行(能人管理),不谈如何防止问题出现(防错管理),怕谈系统管理,一谈就说不现实(传统封闭管理观念),就有痛苦(一系列放权和授权管理)古代或近代有很多文人将士和执政领导者的管理,可以借鉴到现代企业管理中来!而为何还有企业对培训和咨询公司的项目不重视,不借外力来推动企业管理?为何企业管理系统还在封闭而非开放。这是造成企业文化无法改造的关键原因。在这种封闭的管理系统下,任何管理者都目中无人,都固守旧有的成功经验,他们善意拒绝接触本身之外的任何事物,包括学习新知识、与别人共享资源与经验,他们也害怕与系统之外的人进行沟通,因为他怕别人识破他的虚伪,看到真相。他们更不想对现有的模式进行颠覆与重造。
变革对他们来说最好是不变,特别是人际关系。这种封闭的管理系统另一个特点是专业的职业经理人(企业界说的“空降兵”)难以融入企业。内部衡量绩效的标准往往是“忠诚、可靠、稳定、敬业”,而没有把实际的工作绩效放在首位。当企业老板想引入外部专业的职业经理人进行内部变革、改造时,他们表面配合进行一些改变,但骨子里的东西,如理念、习惯却没有任何改变,最终造成外部人员与内部人员的文化冲突,这时候如果老板没有勇气、不能冲突阻力的话(必要时,要有勇气请走那些与企业文化相违背的人员,而不管他的能力有多强),文化变革就会失败,能人留不住,团伙一大堆。这样的企业,终究会被市场和竞争对手逐步淘汰。
那么,如何对中国式的企业文化进行改造,如何使企业炼成本士化的优良企业文化呢?有如下对策供参考。
一、树立企业和人生价值观,提升员工素质,使企业文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企业家是团队的领头羊,企业家的思想、思维、理念、价值观等决定了团队的发展方向、发展愿望、发展目标。目前,企业困于内耗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企业价值观的不统一,个人价值观替代企业价值观在发挥作用,导致员工整体素质低下。因此,必须在分析企业个性的基础上建立起企业所需的统一的价值观,并就每一项价值观制定具体可行的行动标准。
二、公开内情,借用外力,推动内部学习型文化变革
三、固化游戏规则、落实责任制、小系统文化带动大系统文化的管控加强完善企业制度化管理,特别是制约、责任体系的建设。首先,制度与文化两者相辅相成,是双螺旋的关系。制度得到切实执行,会促进文化的宣传与建设(制度本身是一种行为规范,含有企业文化的背影),而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制度得到更好的落实。所以,在加强文化建设的同时不能放松制度化建设。要建立知行合一的经营理念,建立“说到做到”的企业文化;要建立企业良性博弈机制,在企业建立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引导员工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并使员工技能的发挥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为此: |
上一篇 : 优秀培训师的胜任力模型
下一篇 : 行为测评系统如何在销售管理中帮助销售提高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