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电话销售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段?为什
- 企业为什么要赋能
- 不一样的美国工匠精神/为什么需要新
- 为什么执行力培训很重要?
- 你为什么想要成为一个培训讲师?
- 知识科普:保险售后服务为什么那么重
- 职业化培训:我为什么不想安于现状
- 为什么企业要做企业文化?----企
- 领导为什么不喜欢“说真话”的员工呢
- 线下店铺在营业期间为什么要播放音乐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 宝宝反复问为什么 父母应咋办
-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 企业为什么远程在线办公效率低下?
- 银行为什么赚钱:银行一线经营的业务
- 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为什么中共能
-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 学习贯
- 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
- 为什么中国不可战胜
- 《为什么80%的数字化转型都不成功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日本人交代工作得说五遍?
乍一听,是不是觉得啰嗦?效率在哪?可仔细一琢磨,背后还真有不少门道。
记得很久之前,我去日本考察,第一次接触这种工作方式,我也挺纳闷:一件事反反复复讲,真的高效吗?
直到体验了一番,才发现前期多花5分钟,背后省下的是50%的沟通成本和100%的返工风险。
单从工作方法和团队管理的角度来看,这种布置工作的小细节,的确值得每位带团队、搞项目的人深思。
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01, 布置工作,为什么非要说5遍?
首先,他们特别讲究“面子”,怕丢人。
你想啊,万一因为自己没听明白搞砸了,在团队面前多难为情,还连累同事。所以干脆就把丑话说在前头,有啥不明白的当场就问清楚,总比事后捅娄子强。
其次,也和他们的老传统有关。
以前的日本公司,基本上是你一辈子待在那儿,晋升也论资排辈。这么一来,上司带你就跟师傅带徒弟一样,反正大家要相处几十年,也不怕你后来者居上,前期多花点时间把你教明白,后面大家都省心。
所以,说5遍这套流程,目的是确保大家在目标、路径、标准上达成高度一致,最大限度减少后期摩擦。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交代工作5步法,到底包含了哪些具体的内容?
02, 如何使用5步法,布置工作最高效
对于5步法,我们抛开理论,就像交流经验一样,聊聊怎么用才高效。
别到时候,下属猜着干活,最后交上来东西不对,你还得一肚子火。
(1) “你把事说清楚”,这是你的基本功
布置任务前,核心就一点,结构化表达,说清比听懂更重要。
你要确保自己输出的是完整、无歧义的,避免使用“尽快”、“大概”等模糊词汇,用具体的数字去表达。
要干啥:不是“做个PPT”,而是“做关于上一季度销售数据的总结PPT,在10页之内”。
做成啥样:“数据要准确,重点突出南区增长率,整体风格用公司标准模板。”
啥时候要:“本周四下午3点前发我初稿。”
关联方:想是否需要跨部门协作?
说要求时,养成习惯性 checklist,如果发现自己无法在30秒内把任务说具体,说明你自己都没想清楚。
那下属做出来的活不行,至少有一半的原因是在你。这一步没做好,后面全是无用功。
(2) “让下属复述一遍”,这是验证接收第一步
布置任务最怕的就是,你以为的和他听到的是两码事。
你说完了,千万别问“听懂了吗?”(99%的人都会回答懂了)。
直接说:“好,为了避免我讲乱,重复一下,你要做什么?”
这一步,听下属复述,听3个关键点:
1.对象/范围有无偏差? 2.核心标准有无遗漏? 3.时间节点是否准确?
他可能会说:“汇总上季度销售PPT,明天给您。”
你马上就能听出来,他漏了“周四下午3点”和“重点突出南区”这两个关键点。
任何偏差,都不是员工的错,而是沟通出现漏洞。发现偏差后,立马补充纠正:“我可能没讲明白,这里我再强调一下……”
这时候纠正,成本为零。要是等他交上来完全跑偏的东西,那成本就太大了。
(3) “讲清为啥要这么干”,这是激发责任感的关键
这一步是让员工明白做事背后的意义,让他从干活的人变成操心的人。
背景和战略意图+赋予意义,你可以这么说:
“知道为什么重点看南区吗?因为下个季度公司资源要向南区倾斜,咱们这个PPT就是要说服老板为什么该这么做。”
培养员工的“老板思维”。懂得为何而战的员工,在做的过程中,就会主动思考调整,甚至创造性地超出预期。
当你抱怨下属拨一拨动一动,不主动思考时,先反省一下,你是否只把他当成了手,而从未激活他的脑?
(4) “一起想可能会卡在哪”,这是给自己省事
聪明的管理者,不是等出了问题再去救火,而是提前把火苗掐灭。
这一步是主动管理风险,引导员工思考执行过程中的潜在障碍。
管理者可以提问:“根据你的经验,你觉得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或风险?需要我提供什么支持?”
员工可能会提出如:跨部门协作可能不畅、缺乏某方面数据、时间可能紧张等问题。
此时,管理者的角色是资源提供者。可以当场承诺:“A部门的协调我来沟通”、“B资料我下午发你”。
你看,潜在的风险提前排除了,避免了中途停工跑来跟你求救的尴尬。
(5) “问你有更好的想法吗”,这是把下属用活的关键
最后一步是点睛之笔,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你可以问: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从你的角度看看,有没有更好的主意?如果你全权负责,你会怎么做?”
他可能会说:“我觉得除了数据,加一张南区客户的好评截图可能更有说服力。”
这个点子可能你想不到,但很棒。
即使下属想法不成熟,这种尊重也会让他觉得,这不是老板的活,是我的活,干劲完全不一样。
显然,这是成本最低、回报最高的创新来源。让最接近工作一线的人贡献智慧,往往能发现管理者视角看不到的优化点。
写在最后:
我们不一定非要照搬日本的5遍法,但这种层层确认的思路确实值得借鉴。
很多时候,工作中出现的差错,根源就在于最初那几分钟的沟通不到位。
在这,我有个建议,觉得可以一试:
紧急小事:可能只需要前两遍,快速确认即可
重要项目:往往会严格执行全套流程,甚至反复讨论
对新员工:更耐心地走完全过程
对老员工:可能只需确认关键点即可
前期多花5分钟确认,可能省去后期5小时的返工。这不就是真正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吗?
话说,布置工作时,这5步你都做到位了吗?评论区聊聊哦,
上一篇 : 让团队死心塌地跟随的领导,都有一个共性
下一篇 : 为什么你越“不听话”,领导越“离不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