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谈谈重视培训的企业的共性
- 让团队无不可用之人
- 我发现,容易被提拔为领导的员工都有
- 走向管理岗,如何让团队从“想干事”
- 不怒自威的领导,都有一个共性
- 我发现,被连续提拔的人都有一个共性
- 毛选,不怒自威的领导,都有一个共性
- 不怒自威的领导,都有一个共性
- 让团队死心塌地跟随的领导,都有一个
- 从底层杀出来的人,身上都有一个共性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员工愿不愿意跟着一个领导干,看的是什么?
要我说,这跟他职位多高、权力多大都没啥关系,关键呢,只要看一点。
见多了优秀的领导就懂了,能让团队死心塌地跟着的,都一个样——不摆领导架子,跟大家一起拼;出错时不躲不逃,主动扛责任;下属想成长时,不旁观不打压,帮着搭梯子。
说白了,就是有格局。
01同甘不独甜共拼不独躺
很多人总觉得自己当了领导高人一等,只要发号施令,把任务分给下属,等着要结果就行。但这样只会喊喊,自己吹空调等结果的领导,只会让下属心里不得劲:凭啥我们累死累活,你却坐享其成?
时间长了,没人愿意真心出力。
有格局的领导,从不会把自己当高高在上的指挥,摆架子,而是把自己当成团队一份子,用一起干拉近距离。
做互联网产品的老周就是这样的人。去年他带团队赶一个紧急项目,工期就两周,大家加班到半夜。
当时下属们都累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老周没说“你们辛苦下,盯完再走”,而是说“今晚我跟你们一起守着,小王你先去歇两小时,回来换我,其他人也轮流来,别硬撑。”
那天老周也一块熬到凌晨三点,等确认下属们都安全到家了才休息。下属们说:“看到周哥跟我们一起熬,就觉得这活儿不是我们单独受累,是大家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拼,再累也心甘情愿。”
有句老话说得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为花开得美、果子结得吸引人,自然有人被吸引,在树下走出条小路。
领导也是这样,不用天天喊“跟我上”,只要跟大家一起干,自然能用行动凝聚人心,比说一百句漂亮话、画几千个大饼都管用。
而这份行动里,藏着的就是领导的大格局:你累,我懂;你拼,我陪。
02功不独揽过不下推
职场里最让人寒心的事,莫过于功劳领导抢,过错下属扛。
而能让团队死心塌地跟着的领导,绝不会这样做,往往十分硬气:有成绩时不独吞,把功劳分给团队每个人;出问题时不甩锅,主动站出来担责任,护住身后的员工。
就像古代“将相和”的故事,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会立功,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总找他麻烦。
但蔺相如知道,要以国家大局为重,所以一直避让。后来廉颇明白过来,负荆请罪,两人成了生死之交,一起帮赵国变强。
这故事说到底就是,做领导的,得有大局观意识,也得包容着团队的小问题,别为了一点小事争高低,更别为了自己免责把下属推出去。
现实里也一样,这类领导功过面前从不凭感觉做事,而是有明确的处事方法,既护得住团队心,又能把事情理顺:
1.当下属因为经验少、一时疏忽犯错时,这类领导不会第一时间追责是谁犯的错,也不会劈头盖脸指责“你怎么搞的”,更不会让下属自己兜底。
反而会先安抚:“现在不是互相埋怨的时候,咱们先一起想办法补。”然后一起梳理问题、尽全力挽回损失。事后,带着大家一起复盘,还会主动反思自己是否存在不足。2.论功时,先提团队再谈自己,把具体贡献落到个人。
比如项目成功后,跟上级汇报时会说 “这次能按期交付,多亏了技术组连夜攻克 ,市场组精准对接客户”,不独占功劳,让每个人的付出都被看见。
3.复盘时先找自身问题再提改进,不甩锅不埋怨。
比如下属出错后,会说 “这次也怪我没提前把风险点讲透,后续我会完善培训流程,大家也注意避开这个坑”,用共同改进代替单方面问责。
员工心里都有杆秤,领导会不会跟大家共担风险,是不是把大家放心里,一眼就能看出来。
愿意扛事的领导,才能给员工足够的安全感,用责任换信任,用担当换敢为。
让他们知道就算不小心出错,也不会被当成弃子扔掉,这样才敢放开手脚去尝试、去突破,而不是怕犯错就缩手缩脚。
团队的底气,都是领导给的。
03成人达己薪火相传
低段位的领导,满脑子是“我的KPI”“我的晋升”“我的功劳”。
有格局的领导,想的是:“团队能不能赢?”“他们有没有成长?”“这件事对公司长期有没有价值?”
不把下属当成干活的工具,而是当成要一起成长的伙伴,主动给机会、教方法,陪着下属从新人变成能独当一面的骨干。
因为他们知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知道独木不成林,一群人的成长反而能成为他们的助力,带来更大的益处。
正如GE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所说,成为领导前,成功只和自己有关,但成为领导后,成功只和别人有关。
马云当年带阿里巴巴团队时,就很重视员工的个人成长。早期阿里有个叫童文红的员工,一开始只是前台,马云看到她做事认真、有想法,就主动给她机会,让她尝试各种不同岗位,还教她管理方法。
后来童文红一路成长,成为阿里的资深高管,还成了阿里巴巴的合伙人。这样的经历,堪称励志。
现实中这样的领导也不少,面对刚入职、啥都不懂的下属,会手把手教,下属问问题也耐心解答;
遇到合适的项目,不会因为怕下属做不好就自己包揽,反而主动把机会让出去,让下属在实践中练手,自己在后面兜底,遇到问题及时帮忙把关;
当下属做出成绩时,还会在公开场合表扬,帮争取奖金、晋升机会,让下属的努力被看见、被认可。
员工也都记着这份好,愿意更用心工作,用更好的成绩回报领导,形成“领导帮员工成长,员工让团队变强”的良性循环。
反观没格局的领导,只把下属当干活工具,从不给成长机会,还怕下属超过自己。下属看不到未来,自然留不住。
✎写在最后
有人说,领导的高度,决定团队的高度;领导的温度,决定团队的凝聚力。这话太对了。
让团队死心塌地跟随的领导,未必最聪明、最强势、最会说话,但他们一定有格局。
只有这样,才能不靠控制维系权威,而是靠担当赢得信任;不靠压榨换取产出,而是靠托举激发潜能。
在这个越来越不确定的时代,员工最需要的,不是一个完美的老板,而是一个在风浪中能稳住船、在黑暗中能指明方向、在危机中能把后背交给彼此的人。
上一篇 : 原来这也是 “隐形羞辱”,很多领导没意识到
下一篇 : 为什么日本人布置工作要说5遍?
